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6.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祖国神圣的领土”,以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相结合的形式,主要介绍台湾的范围、位置,让学生利用比例尺量算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并明确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台湾的自然条件及丰富的物产。物产丰富与其自然条件优越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教材在叙述性课文中主要介绍台湾的物产,并结合活动课文提出问题验证其丰富的物产,同时提供“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台湾山脉南段植被的垂直分布”示意图明确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三部分主要讲述台湾的经济发展状况。教材通过叙述性课文配示意图的形式,说明台湾经济如何由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到出口加工工业占主导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不同阶段发展经济的影响因素。这部分教材与前面自然条件部分结合紧密,特别是说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发展阶段,联系尤为紧密。这部分只是侧重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又能将知识进一步深化,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以上三部分内容,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在政治上的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讨论台湾的自然条件及其经济发展特点,这就是本节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面积、人口密度,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过程与方法:锻炼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分析的能力,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教学难点:1.台湾的经济特色。2.60年代后台湾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教学准备:课件制作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祖国神圣的领土提问: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面积,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5.了解台湾的主要地形、地势特点、河流、交通分布状况。学生自学、读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亚热带。台湾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脉、丘陵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地势因素,导致台湾河流呈放射状分布,铁路线呈环状分布。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思考: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P34蓝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材料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总结: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