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李堡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的减法(2)》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VIP免费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李堡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的减法(2)》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_第1页
1/6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李堡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的减法(2)》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_第2页
2/6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李堡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的减法(2)》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_第3页
3/6
(教师用)1.3.2有理数的减法(2)(新授课)【理论支持】《有理数的减法》是新人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理解为加法算式.难点:把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课时安排】一课时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数学思考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解决问题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情感态度1.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2.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设计】课前延伸基础知识填空及判断1.填空题(1)3-(-3)=____________;(2)(-11)-2=______________;(3)0-(-6)=____________;(4)(-7)-(+8)=____________;(5)-12-(-5)=_________;(6)3比5大____________;(7)-8比-2小___________;(8)-4-()=10;(9)用算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__________.2.判断题(1)两数相减,差一定小于被减数.()(2)(-2)-(+3)=2+(-3).()(3)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参考答案〗1.(1)6;(2)-13;(3)6;(4)-15;(5)-7;(6)-2;(7)6;(8)-4;(9)8848-(-155).2.×,×,√.〖设计说明〗通过课前练习,让学生对上一节有理数的减法的法则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及运用,拉回个人之间的差距,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学习观念,让他们明白及时回顾对他们的学习新知的益处,提高课堂效率.课内探究一、情景导入竞赛活动比一比,看谁算得快(-20)+(+3)-(-5)-(+7)①(-7)+(+5)+(-4)-(-10)②二、探索新知针对学生做的方法评析,作以下说明.1.式①表示的是-20,+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从而有-20+3+5-7.大家要注意到,虽然加号和括号都省略了,但-20+3+5-7仍表示-20,+3,+5,-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当然,按运算意义也可读作“负20加3加5减7”.学生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同桌间互相出式,并读出两种读法.2.刚才在大家练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两种典型的处理方法,一是将原式按次序计算;二是将原式换成(-20-7)+(3+5).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看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第二种过程更简便、合理.因为它运用了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三、合作交流1.学生自主练习(1)把(-10)-(+11)+(+7)-6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2)-8-3+1-7:按“和”的意义读作:_________________按“运算”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李堡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的减法(2)》课案(教师用)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