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题】八上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第4课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居民等影响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地方特色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关系2、了解地形、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服饰特点、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3、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4、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5、认识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学习重点】1、了解地方特色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关系2、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3、地形、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服饰特点、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学习难点】1、了解我国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2、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教学模式】二五三课堂导学模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具准备】旅游资源图、《地理助学》等【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我市台儿庄古城其水乡、古城特色与地理环境有何关系?思考1.我市为什么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2.查阅资料收集我市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言:旅游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不同地域人们的饮食、民居、、服饰、交通运输方式等构成了特色的地方文化,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亦作为具有特殊魅力的旅游资源,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下面我们学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展示预习成果,提出问题困惑。学生进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景,即“问题——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读图片)体会台儿庄古水城、月亮湾湿地、滕州微山湖湿地对我市形成江北水乡特色的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出示目标自主学习精讲精练合作探究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地方特色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关系2、了解地形、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服饰特点、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3、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4、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5、认识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1.服饰:藏族人身着,具有的特点,以适应的变化。傣族生活在,女子服饰穿,男子穿追问:西北干旱地区的服饰与地理环境有何关系?青藏高原地区呢?2.饮食(1)我国北方旱地连片,北方人: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喜食;如。(2)我国南方广布,南方人: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喜食;如。(3)我国西北广布,西北人:畜牧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食物构成中以为主,如。3.民居(1)北方传统民居:院落,墙体,窗户密封程度高。西北地区居民屋顶坡度小。(2)南方传统民居:院落,墙体,窗户,屋顶坡度大,通风条件好。(3)傣家传统民居:称为,上层,下层。(4)陕北传统民居:称为,冬暖夏凉,节约。阅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阅读教材P97页至100页,找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读图探究:学生观看衣、食、住、行图片自主学习:梳理基础知识思考:青藏高原牧民的藏袍是为了适应怎样的气温环境而设计的?(思考分析)(1)家乡主要是旱地还是水田?主要种植哪几种农作物?一日三餐以什么为主食?收集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特色名吃?(滕州微山湖鸭蛋台儿庄狗肉山亭羊肉汤枣庄辣子鸡等)追问①你家的房屋是否有院落?墙体、窗户怎样?是为适应什么样的环境?(思考)我国南北方在传统交通工具方面有何差异?通过学生自学了解本课知识点,锻炼自学能力。这些图片学生在生活中都能常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易于学生接受。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分析,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事物分类,然后总结,使学生更好接受。培养学生思考和运用图片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过渡链接思考1、说说西江与平遥所在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