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二黑结婚◎语林撷英赵树理名言名句1.钱是人民币,来自人民,再交到人民手里就行了。2.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3.古来数谁大,皇帝老祖宗。今天数谁大,劳动众弟兄。还是这座庙,换了主人翁!4.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5.山里人本来就胆子小,经过几个月大混乱,死了许多人,弄得大家更不敢出头了。6.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7.按旧习惯,婆婆找媳妇的事,好像碾磨道上寻驴蹄印,步步不缺。,◎诗海拾贝题陵川第一山林场赵树理栉风沐雨种油松,日计无多岁计丰。莫道眼前犹似昨,重游过客识英雄。【赏析】这首诗是赵树理在1963年5月到陵川县第一山林场参观时创作的。这短短28个字,是对陵川第一山林场最好的褒奖。这首诗高度评价了陵川人民顶风冒雨、艰苦奋斗大搞植树造林活动,赞扬了陵川人民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愚公精神。诗中赵树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己写成一位“过客”,把真正的英雄称号送给了勤劳质朴的陵川人民,表达了对陵川人民的崇敬和赞叹之情。◎作者档案简介赵树理(1906年~1970年),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作品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李家庄变迁》等评价赵树理,他是一个新人,但是一个在创作、生活、思想各方面都有准备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之前就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评论家周扬评)◎人物颂歌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多才多艺之乡。在十四年抗日战争期间,作为敌后的著名抗日根据地,在炮火烽烟中,绽放了一枝奇异的花,就是赵树理的小说创作。赵树理的小说,以其故事的通俗性,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别是语言的地方色彩,引起了各个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注意。他的几种作品,不胫而走,油印、石印、铅印,很快传播。……当赵树理带着一支破笔,几张破纸,走进抗日的雄伟行列时,他并不是一名作家。他同那些刚放下锄头,参加抗日的广大农民一样,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任何特异的地方。他觉得自己能为民族解放献出的,除去应该做的工作,就还有这一支笔。他是大江巨河中的一支细流,大江推动了细流,汹涌前去。他的思想,他的所恨所爱,他的希望,只能存在于这一巨流之中,没有任何分散或格格不入之处。他同身边的战士、周围的群众,休戚与共,亲密无间。他要写的人物,就在他的眼前,他要讲的故事,就在本街本巷。他要宣传、鼓动,就必须用战士和群众的语言,用他们熟悉的形式,用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而这些东西,就在赵树理的头脑里,就在他的笔下。如果不是这样,作家是不会如此得心应手,唱出了时代要求的歌。正当一位文艺青年需要用武之地的时候,他遇到了最广大的场所,最丰富的营养,最有利的条件。是的,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歌手。但是,歌手的时代,有时要成为过去。这一条规律,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显著。……文艺的自然土壤,只能是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斗争,植根于这种土壤,文艺才能有饱满的生机。使它离开这个土壤,插进多么华贵的瓶子里,对它也只能是伤害……历史已经残酷地记载:在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常常是为他们在另一个时候,过分贬低文艺,惩罚文艺甚至屠宰文艺,包藏下祸心。1978年11月11日(节选自孙犁《谈赵树理》)◎背景探寻作者的创作灵感源自一起真实的案件。1943年4月,作者赵树理在同驻地房东的一个到县告状的亲戚拉家常时得知,那位亲戚的侄儿叫岳冬至,是村里的民兵小队长,因为与从河北武安县搬进山里的一个叫智英祥的俊女子自由恋爱和旅行结婚,结果被几个把持村政权的坏人以“搞腐化”的“罪名”迫害致死。县政府经过几番侦讯,案情大白,依法惩办了凶手,赵树理到发案的村子做调查时发现,受害者两家都不同情岳冬至和智英祥的“自由恋爱”,反而认为打死岳冬至固然不该,但教训教训他则是理所当然的,而村里其他人竟然也持同样的论调。当时根据地刚刚颁布了《妨碍婚姻治罪法》,赵树理认为青年人自由恋爱结婚应当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