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概况: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子:旗袍。(2)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概况: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列宁装、连衣裙。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军装、“干部装”。(2)特征:受政治因素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主流。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新式新款层出不穷。(1)概况: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2)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由封闭走向开放。4.变化的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传统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得以在近代发展和最终形成。2.西方饮食(1)传入:从19世纪40年代起。(2)西式饭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在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西餐馆。(3)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也受到国人的欢迎。3.中西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都存在明显区别。4.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2)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北方传统民居四合院流行于北方乡村或城市,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1)出现: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宅开始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受城市居民欢迎的西化居室建筑。(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同时,西式的家具陈设也受到人们的欢迎。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2.表现(1)婚姻风俗:古代缔结婚约凭借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开始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现代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葬风俗:①近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了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②现代: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其他风俗:①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②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4)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1.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中山装、“断发”、不缠足运动等,都是进步和革命的表现。评析这一观点。正确。中山装寓意民主、法制,“断发”带有与清政府决裂的意思,不缠足运动有利于解放妇女,都是进步的、革命的表现。2.“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这描写了当时北京社会生活中的什么典型特征?中西合璧。3.数字法巧记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一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文明化和走向世界。(2)两个原因:中国历史的巨变;西方文明的冲击。(3)三大阶段:近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4)四项内容:衣、食、住、习俗。主题一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迁[研史料]材料第一组图片:近代男子服饰。第二组图片:近代女子服饰。第三组图片:现代服饰的变化。第四组图片:改革开放后的服饰。(1)从第一、二两组图片中可以看出近代男女服饰各有何变化?(2)由第三、四两组图片,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服饰的变化。(3)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列宁装、干部服能取代近代的西装和旗袍成为流行时尚?(4)改革开放后服饰又为何能够款式新颖、层出不穷?(5)综合近现代服饰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总趋势。提示:(1)男子服饰变化是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变化;女子服饰由宽大逐渐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2)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主要以苏式服饰、干部服和国防绿军装为流行的时尚;而从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