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学设计课题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设计思想本节课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为主线,通过对初中化学学习的相关经验的回忆和积累,总结出研究化学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具体物质金属钠的性质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其中的内涵,为以后研究物质性质和利用物质性质为生活服务做好准备。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本课时是在回忆初中学习化学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从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导入,提出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并以研究钠的性质作为载体,通过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的探究,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进行了体验,不仅对以后学生学习金属元素的性质有很大的帮助,还为学生正确掌握研究物质性质方法打下基础,为今后开展探究式学习做好准备。学生分析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有了学习化学的基本思路。通过回忆并整理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积累的相关经验。对化学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研究物质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只是对于单个的物质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然后,通过具体的实例,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物质性质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但是鉴于学生的初中知识基础很薄弱,这在第一节绪论时已经感受到了,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应该放低学习的起点,避免知识点的“天花板效应”,不能过分拔高对学生的要求,做到本节知识点落实,进度可以适当放慢。教学思路从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入,让学生意识到认识一个新事物,要研究其性质是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再通过对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研究,总结出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通过播放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从而探究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方法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2、能总结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分析原因过程与方法1、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2、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其实验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金属钠性质的探究,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2、通过研究方法的应用,初步领悟通过实验归纳推理研究物质性质的认知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教学重点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学难点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讨论、讲述教学准备投影、实验视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创设生活情境:在大街上遇到帅哥或者美女,你是如何去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帅或者美呢?引入本节课的探讨主题: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回答:通过观察他的外貌或者与他交流,通过和其他人对比通过情境创设,印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知道认识一种物质的性质具有一定的方法。1学生自主活动投影课本第9页的“交流·研讨”,提出问题: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那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研究?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交流研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等等。让学生回忆并整理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经验,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关的结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入本节课的探究的主题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用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方法,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研究方法来认识一种新物质――钠,在认识新物质的过程中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倾听记录引入本节主题讲解设问: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认识一种新的物质一般是从它的物理性质开始的。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观察法来获得物质的某些方面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