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风车》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堂吉诃德及桑丘的人物形象。2.学习小说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了解《堂吉诃德》一书的故事梗概;了解小说的主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堂吉诃德及桑丘的人物形象。2.学习小说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小说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一部书中有这样一人物,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懦夫,也有人说他是勇士;有人说他是武士,也有人说他是诗人。他就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塞万提斯(1547-1616),塞万提斯一生经历,就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他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仅受过中学教育。23岁时他到了意大利,当了红衣主教胡利奥的家臣。后又参军,经过了四年的军旅生涯。回国后终日为生活奔忙,他因不能缴上税款,不止一次被捕下狱,就连他那不朽的《堂吉诃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监狱里构思和写作的。1616年他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被狄更斯、福楼拜和托尔斯泰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代表作《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浮士德》并称“世界三大名著”。背景介绍:在西班牙文坛上,骑士小说曾经泛滥成灾。这种小说结构千篇一律,情节荒诞离奇,都是虚构一个英勇无比的骑士,经历数不清的惊险遭遇,遇上说不清的爱情纠葛,为国王、为贵族去拼命,而最后总能大获全胜。宫廷和教会利用这种文学,鼓吹骑士的荣誉与骄傲,鼓励人们发扬骑士精神,维护封建统治,去建立世界霸权,而许多人也沉湎在这种小说中不能自拔。一直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塞万提斯亲身体会了中世纪封建制度给西班牙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因此他憎恨骑士制度和美化这一制度的骑士文学,他要唤醒人们不再吸食这种麻醉人们的鸦片,从脱离现实的梦幻中解脱出来。《堂吉诃德》是一部反骑士小说的骑士小说,是对当时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的地盘完全摧毁”“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2002年评选出了世界最知名的150位作家,当问及他们心目中最优秀的小说作品时,几乎是令人不可思议地,150名作家中的80位不约而同地把手中的选票投给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这本书是西方文学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是西班牙历史上里程碑式的20本书之一。作者以喜剧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三、小说梗概小说《堂吉诃德》全名为《奇情异想的拉曼却绅士堂吉诃德》,叙述了一个穷乡绅吉哈达改名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自居为骑士三次出游,由于他的幻想在途中发生的许多荒诞之事。主要情节---在西班牙的拉•曼却住着一位年近50的老单身吉哈那先生,整天沉浸在骑士小说里,梦想做一个勇敢的骑士游侠,冒险、闯荡天涯,扶危济困。为了做骑士,他做了三件准备工作:第1件,他拼凑了一副由曾祖传下来的破烂不全的盔甲戴在头上;第2件,用了4天的工夫给那匹皮包骨头的瘦马取了个高贵、响亮的名字“罗西纳特”;第3件,想了八天,给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台•拉•曼却,意思是拉•曼却地方的鼎鼎大名的骑士堂吉诃德;并且模仿古代骑士忠诚于某位贵妇人的传统做法,物色了邻村一个养猪村姑做自己的意中人,并给她取了贵族名字叫做杜尔西内亚•台尔•托波索;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3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以致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被当做疯子遣送回家。《大战风车》是从堂吉诃德准备第二次出行写起。四、朗读课文1.听范读,理顺字音,查找生词。2.借助工具书,明确词义。①支离破碎:支离:零散,残缺。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②踌躇:犹豫。③傲慢无礼: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④祷告:向神祈求保佑。⑤易如反掌: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⑥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⑦孬种:原为宗教名词,现通常指人胆小怕事,或品格低下。⑧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⑨寻思:思索,考虑。⑩歪门邪道:指不正当的门径。也比喻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