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徽省灵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马说(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VIP免费

安徽省灵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马说(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1/2
安徽省灵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马说(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2
马说一、再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概括本段内容。(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要点提示:(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3.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2.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要点提示:(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3.齐读第二自然段。(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2.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要点提示:(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3.齐读第三自然段。(四)归纳课文。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2.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要点提示: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2.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二、拓展探究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三、布置作业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项作业。2.背诵课文。四、板书设计:马说“其真不知马也!”埋没人才托物言志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掌握了了千里马的寓意,但对文言虚词的积累还不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安徽省灵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马说(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