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您听我说》写作指导课指导目的:1.培养学生知母爱、感母情、报母恩的传统美德。2.培养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情感的能力。3.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的内涵。指导方法:1.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营造浓郁的氛围,进行情感熏陶。2.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激发对母爱的体会。3.用朴实、清楚、条理的语言表达感受,准备好写作素材。指导过程:一、一石激起千层浪。展示新闻资料:A.《血色母爱》的报道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下岗了,但是她不忍心看着她的女儿整天闷闷不乐,便决定带她的女儿去滑雪,还买了两件银色面包服,让她女儿高兴。但不幸的事却发生了:她们太兴奋,滑得远离了指定的地方,导致雪崩,母女俩穿的银灰色衣服与白色相似,救援飞机根本看不到她们,母女俩都要冻僵了。最后,母亲把自己的血管割破,用鲜血写了“SOS”使她的女儿获救,而这位伟大的母亲却因失血过多,永远地离开了她的女儿。B.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7000米的雪山.然而,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风云突起,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体温迅速降低,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5000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逝。学生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媒体报道的相关事例,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预期效果:教室里洋溢着浓郁情感氛围,学生会被深深地感动着,强烈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伟大、神奇。]教师深情诱导:血肉相连、筋脉相通使母亲成了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她给予我们生命;滋养我们成长;教育我们做人;牵挂我们一生。身心疲惫时,母亲是我们的港湾;身处困境时,母亲给我们力量。她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家。让我们倾听阎维文的《母亲》再一次融入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中,享受这种亲情的温馨。[多媒体播放阎维文的《母亲》]二、情真意切诉母爱。“沏杯热茶、包顿饺子”,是的,母爱就是这样平凡,平凡得让我们习以为常。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习以为常的伟大吧!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资料,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感受:材料举例:A有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小孩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了下来,等她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自己哇哇大哭的儿子伤着没有,结果看到的是儿子一脸血,吓得她抱起儿子就往医院跑,可医生一检查,小孩子一点伤都没有,这才发现是她自己头摔破了,弄了儿子一头血,奇怪的是从摔摔跤到医院竟都没觉得痛。[学生感悟:母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它常常使母亲忘却了自己的存在。]B唐山大地震中,一对母子被深深地压在废墟下,母亲半个身子被混凝土板卡着动弹不得。七八个月大的婴孩在她的身下安然无恙。几天后,救助人员挖洞接近这对母子时,母亲刚刚咽下最的一口气,而那婴用心爱心专心孩口里还含着母亲的食指,抱起孩子,发现母亲的食指只有半截。原来母亲在危难中一直用乳汁延缓着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拼力咬断了自己的指头,用鲜血让孩子存活下来。[学生感悟:天高地厚的母亲,与生俱来的天性,让她们疼爱儿女时,有超常的坚韧和超常的牺牲精神,只要儿女需要她们随时准备着乳汁,鲜血,甚至生命……]C中央电视台3套的《艺术人生》节目中讲:每天早上9点是秦怡老师准点为儿子打针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儿子患上了糖尿病、前列腺肥大,尤其是糖尿病比较厉害,每天打胰岛素,为了方便治疗,秦怡老师专门向护士学习了注射,现在她已经能非常熟练地为儿子打针了;每次出门前,秦怡老师总会把需要叮嘱的事情写下来。学生谈感受:自己生病的时候,母亲怎样照顾自己的。[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D学生作文《习惯》节选:“五点下班后,她拖好了地,顺手拿起抹布放在写字台上,习惯的去收拾桌上乱七八糟的书本——那是女儿中午做作业时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