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本节学习重点:1、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基本特点;2、明朝蒙古族分裂后两部名称;3、明朝修缮长城的目的和鞑靼俺答汗与明朝修好的影响:4、明末清初蒙古族分成三部的名称和清政府对蒙古的方针;5、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和回部贵族叛乱的皇帝、叛乱者以及设置的统治机构、管辖范围;6、土尔扈特部所属民族和回归祖国的原因、首领;7、明朝对西藏的称呼以及统治西藏的两个措施、最高僧官;8、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三个措施及其内容、意义;9、明朝统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制度;10、明朝“改土归流”的概念和开始地区;11、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的策略、作用;12、清朝“改土归流”的皇帝和意义;13、清政府进攻台湾的将领和设置台湾府的时间、意义;14、清朝前期的疆域;15、清朝的省级行政区域和理藩院的职能。一、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基本特点1、2、3、二、同蒙古、新疆地区关系的加强1、明朝和蒙古的关系:①明朝散居内地的蒙古族②蒙古分裂:两部分:与明朝的关系:A、B、③修缮长城:A、时间背景:B、目的:C、结果:④鞑靼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时间:影响:A、B、2、清朝与蒙古的关系:①背景:②方针:③结果:④粉碎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3、清朝与新疆地区的关系:①反对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的斗争:背景: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的代表:结果:A、B、②平定回部贵族的叛乱;A、叛乱贵族:B、平叛结果:用心爱心专心③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A、民族:B、居住地区:C、回归时间:D、首领:E、回归原因:F、回归意义:三、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1、明朝对西藏的统治:名称:措施:①设立卫所:②建立僧官制度:A、B、C、影响:2、清朝对西藏统治的加强:①确立册封制度:背景:A、明清交替之际:B、清军入关前:C、清军入关后:表现:A、B、影响:②设置驻藏大臣:A、时间:B、职权:C、意义:③建立制度四、“改土归流”和台湾府的设置1、“改土归流”:A、朝代:①背景:土司制度的建立:B、内容:②明朝开始“改土归流”:A、原因:B、表现:C、内容:D、范围:③清朝“改土归流”:条件:平息A、时间:B、三藩:C、平叛策略:时间:皇帝:意义:A、加强了B、改变了C、促进了D、有利于用心爱心专心2、台湾府的设置:①背景:A、B、C、②时间:③隶属:④意义:五、清朝的疆域1、清朝前期的疆域:西,西北,北,东北,东,东南,南,成为2、清朝的行政区划:①全国划分为②在各省区分别设置③在中央设置基础网络特点: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前期最终奠定,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蒙族:散居内地的与其他民族逐渐融合。草原上的分为鞑靼、瓦剌等部,各自为政。永乐年间:鞑靼、瓦刺先后接受明封号,北方相对安定。明中期:修缮长城。加强驻兵以防蒙古兵,但瓦剌骑兵曾直抵北京城下。明后期:鞑靼俺答汗与明修好,明封他为顺义王,恢复封贡互市。和好几十年。明末明初:蒙古分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部。清入关前,漠南已归清,后其余各部也臣服。①噶尔丹称汗后,占据天山南北,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②清与之进行约70年的斗争,于1757年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③清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掌管蒙古各部军政大权。①1757年。天山南路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②清军迅速将其平定。1762年设伊犁将军,统管整个新疆地区。土尔扈特部回归:漠西蒙古一支,原西迁伏尔加河下游,1771年在渥巴锡率领部下回归。明时称乌思藏,设卫所。用藏族人任各级官吏,赐给印信,管理藏族事务,征收贡赋。内容:酌情封赐各教派首领,各级僧官也由朝廷任免,法王是最高僧官。作用:整个明代,西藏各教派势力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顺治:清入关前,五世达赖统一全藏。清入关后,正式赐封“达赖喇嘛”。康熙: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时间、职能:雍正时期.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意义: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实行:元朝实行,明朝沿袭。①在西南设宣慰司、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