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2.能力目标.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3.情感目标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二、教学重点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三、教学难点父母对自己世界的影响。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前置学习弗洛姆(Erich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此外,在德国时弗洛姆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联。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说。生平与经历早年生活1900年3月23日,弗洛姆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为家中独子。1918年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大学学习两学期法学。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社会学,老师有Alfred韦伯(马克斯·韦伯的兄弟)、KarlJaspers和HeinrichRickert。1922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完毕。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43年离开哥伦比亚后,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学学校纽约分校,1945年组建了WilliamAlansonWhite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协会。晚年生活1950,弗洛姆搬到墨西哥城,成为UNAM(UniversidadNacionalAutónomade墨西哥)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这里的医学院建立精神分析部。他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从1957到1961年,1962年以后担任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客座教授。1974年他搬到瑞士穆拉尔托(Muralto),1980年,八十岁生日前五天于家中逝世。弗洛姆一生坚持临床实践,出版了一系列著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把相关的重要内容标画。学生要注意在前置性学习中要积累一些文学和文化常识,将有价值的东西摘抄在本上。学生通过阅读所给的材料,进而对作者及创作背景有一个了解,以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同时学生对材料的积累对以后写作有一定的帮助。作。学说主张弗洛姆的作品以纪录社会政治以及作为基础哲学和心理学著名。弗洛姆于1941年发表他的第一本重大著作《逃避自由》。1947年出版其续集--《为自己的人》。这两本著作概述了弗洛姆的人的本性理论中人的性格理论。弗洛姆最流行的著作是1956年出版的《爱的艺术》,他在这著作中概括并补充了《逃避自由》和《为自己的人》及其他著作中的人性理论。弗洛姆从小学习《塔木德经》(犹太教的法典),人生观受深远的影响。年轻时跟随犹太教祭司J.Horowitz学习圣经,后来在海德堡大学修读社会学博士时跟随祭司SalmanBaruchRabinkow学习。在法兰克福读书时又跟随过NehemiaNobel和LudwigKrause。弗洛姆的祖父及其两个哥哥都是祭司,一个舅公是著名的塔木德经学者。可是在1926年,弗洛姆离开正统犹太教,转向以人本主义解释圣经的典范。弗洛姆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的解释奠定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石。弗洛姆指出,辨别善恶通常被视为是一种美德,研究圣经的学者却都认为亚当与夏娃吃知善恶树的果实犯了罪,因为他们违背了上帝。他认为人应运用其理智来建立自己的道德价值,不是以服从权威来建立道德价值。弗洛姆赞赏能够采取独立行动的人。这些论点都是有违传统宗教的。除了纯粹遣责权威主义的价值体系,弗氏也把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作为比喻,以进化论和存在主义角度解释人类不安的情绪。亚当与夏娃吃知识树的果实,他们意识到当自己仍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己与大自然已不再是一体。于是他们觉得「赤裸」和「羞愧」。他们已经进化成人类,意识到自己,意识到道德价值,意识到面对大自然和社会的巨大力量带来的无力感,不再是与宇宙为一体,只有动物本能的那个「准人类」。按照弗洛姆,一切罪恶感和羞愧都源于人意识到存在的割裂性。要解决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