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各位评委、老师们: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文中充溢着愤懑之情和潦倒之意。教材入选此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古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下面我将针对本课按照确定目标、落实目标和检测目标进行说课。一、目标的确定(一)相关课标摘引: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二)课标相关内容解读: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诵读、积累和体会,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诵读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在积累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中的关键词解读如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其中“正确的”可以分解为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准重音,读准语调等;“流利的”朗读,可以分解为读的连贯,不指读,不词化,读出一定的速度;“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分解为读出心理的变化,读出态度的变化,读出心情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都落实在语气上,即读准语气。“理解基本内容”可以分解为知道文章大意,对于常用的文言词语,关键的句子能准确的说出其现代汉语意。“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可分解为: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做出思考,表述感受。(三)确定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文章核心内容,我确定学习目标如下:1、朗读课文,读准停顿及重音,读出语气,并熟读成诵。2、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能说出文章大意及重要文言词语的准确含义。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教师点拨,能够说出本文的深层含义,并能体会作者的感情。(其中目标1为学习重点,目标3为学习难点)二、目标的落实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文章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但学生受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的限制,难以完全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基于这种情况,本节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对于内容则不过份深入。具体教学过程预设如下:(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1、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还要遭羞辱;遇到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2、解读标题,介绍“说”这种文体的特点。(通常借一事物说明道理。)3、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读出文意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学生自读课文,划出需要注意的字音;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归类(如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等);同桌试读课文,相互听评,达到读准字音的程度。2、对照注释,读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译;(着重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句记录下来。)然后就近交流,解决疑难字词;(大屏幕显示检测题目)小组竞赛,检测学习结果;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酌情点拨。3、全班齐读,感知文意。(要求读得通顺,不读破句。)(落实目标1、目标2)(三)再读课文,读出情感1、大屏幕显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①文章开头就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②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③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不知马的?(这些问题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仔细品读“也”字句的不同语气和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从旁点拨。3、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重音和语气,要读得响亮、沉稳、流畅。可采取以下方式来读:个人朗读,集体评议;小组内互读、互评;朗读挑战赛(教师也可参与);男女生竞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以及教师的参与,在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