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教材分析外交是政治的延伸,本单元单元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状况。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智慧等有较浓的兴趣,但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得学习。三、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境再现、归纳概括、历史比较、材料分析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严峻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对新中国外交成就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教学,增强民族自豪感。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建国初面临的国际形势;“求同存异”方针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充分运用多媒体,既有PPT,也有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资料等;在新授课阶段,从一些视频图片资料进行引导,并与文字资料相配合,使学生对历史史实有了充分的了解,并形成直观的认识。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播放视频导入学生观看视频ppt讲授设立问题情境,图文展示、总结归纳。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ppt探究设置探究问题,突破重难点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及文字材料训练随堂学案反馈练习完成检测学案评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计分评价。小组长负责计分统计。量规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第一、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采用质疑——提出问题,阅读、探究——思考问题,展示、点评——解决问题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再辅以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探究、归纳的能力,第二、教学内容篇章化。本课根据教学内容涉及了四个展厅,让学生以游览展馆的形式,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外交状况。不仅能够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第三、注重三维目标的完成。在教师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同时注重设置情境和创设问题完成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