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2.让学生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3.让学生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过程与方法先整体感知,然后品析,最好拓展延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启发想象。教学重点、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从感觉角度分析文章写景的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板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朗读全文,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三、让学生自由朗读,不懂的意思提出来。四、教学第一自然段1.教师范读后讲解: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3.朗读第一自然段。五、教学第二自然段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3.齐读第二自然段。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一、二段及翻译。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二、教学第三自然段:1.教师领读后讲解。2.小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3.齐读第三自然段。三、探究讨论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四、全班集体朗读全文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3.《优化设计》选作题六、教学效果追记课题第二十二课五柳先生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让学生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3.让学生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过程与方法朗读——解析——谈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五柳先生豁达的性格特点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2、让学生理解下面两句话:(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3、让学生体会文中赞语的作用。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二、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显示。)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四、翻译课文。五、全班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尽量背诵课文。2、研讨与练习一、二。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识,检查背诵的情况。二、深入探究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