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古文二则祖逖北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作品;掌握重点字句。2.能力目标: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精髓。【教学要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难点:领会文章精髓。【教学设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全文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教学步骤】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语出《资治通鉴·晋纪》和《晋书·祖逖传》:“晋朝爱国名将刘琨,他和祖逖青年时代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对于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怀有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练就杀敌建功的本领,两人同睡一床,每夜听到鸡啼,便跃然起床习武。后来祖逖果然领兵北伐,收复失地。设计意图:以典故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新课探究】一、解题1.作者与《资治通鉴》介绍参见第41课时。2.背景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战火连连的年代。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原,晋王朝丧失半壁江山,偏安于东南一隅。祖逖念念不忘“遗民既遭残贼”。大胆进言,力主北伐。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原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逖tì蹴cù恶(è)声睿ruì谘zī骁xiāo廪lǐn铠kǎi楫jí2.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3.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4.请同学将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听,人物更丰满。5.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三、把握课文1.《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设想一下当时皇帝看到了《祖逖北伐》后,会有什么感受?2.作为一名中学生,从《祖逖北伐》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分析祖逖之人物形象(提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角度入手。)素有大志爱国忧民观察敏锐五、分析写法本文主要通过祖逖的所言所行来展示他作为一代名将的胆识。一位胸怀大志、忧国忧民及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名将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六、根据历史记载,祖逖率军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结合课文,谈谈哪些地方表现了他作为一代名将的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