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课题名称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3、青藏地区主要的能源、矿产资源与分布;4、青藏地区的人口分布与主要城市,青藏铁路线,并能够结合图表资料分布其形成原因。5、能够说明该地区河谷农业、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难点1.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2.分析该地区河谷农业、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三、教学过程预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语】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划分依据:位置范围、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仔细观察区域图,思考问题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自由发言学生回答导入新课,复习相关内容,提升学生对地图的分析能力分析归纳位置特征【读图分析】: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位置: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范围: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西部•重要的经线:75°E、90°E、104°E•重要的纬线:30°N、35°N学生读图作答归纳位置特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读图分析】青藏地区图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海拔高,大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在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大的山脉,山脉顶部雪峰连绵,冰川纵横。藏北高原波状起伏,草原、荒漠广布。东部山高谷深,湖泊星罗棋布,多由冰川作用形成。•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我国著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这里湖泊众多,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湖区,多内陆湖、咸水湖(青海湖)。•气候属于高山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很大。这里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学生自己总结提高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水平地域差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下半年有印度洋、太平洋水气进入•垂直地域差异地势的强烈隆升,水热状况随高度而变化认真读图,仔细听讲掌握如何读图,提取图中信息分析农牧业生产特点【读图分析】《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高寒的气候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由于气温较低,无霜期短,一年只能一熟,而且仅适于喜温凉、生长期短的作物生长,畜牧业只适于放牧耐寒的牲畜。但由于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记忆相关的分布及特点,分析有利、不利条件提取图中信息,归纳分析多;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气温低,农作物生育期长,积累营养物质多。所以单位面积产量高。•高寒牧区:这里有大面积的高寒草原,特别在河湖沿岸牧草尤为丰美。青海和西藏均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以牦牛、藏绵羊为主(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环境)。•河谷农业:本区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有利于发展耕作业。如:西藏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湟水谷地等。主要种植青稞、小麦和豌豆等。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读图分析】《青藏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分布图》能源和矿产资源•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是我国太阻能资源最充足的地区。拉萨是“日光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少。•地热:本地区是我国大陆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现已建成发电站。•水能:在雅鲁藏布江和黄河等河流的峡谷地段,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目前开发甚少。•矿产资源: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聚宝盆”,矿藏丰富,有察尔汗的钾盐(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交通•以公路和航空为主的交通运输。•主要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中尼公路•主要铁路:兰青线、青藏线•航空:有拉萨——北京、成都、西宁、广州等航线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记忆相关的分布及特点,分析有利、不利条件提取图中信息,归纳分析科研和旅游、生态问题科研和旅游宝地:珠穆朗玛蜂、青海湖、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布达拉宫等。为了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地的生态环境,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