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周《滕王阁序》教案年级高二科目语文主备教师日期课题《滕王阁序》课时3参与人员《滕王阁序》【学习目标】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2.熟读课文,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句子的意义。3.体会作者怀才不遇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4.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2-3段。一.唐初四杰之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最大。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补充:王勃短暂的一生:唐朝初年,诗人王勃才名鼎盛,名冠"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首。因一篇笔墨游戏的《檄英王鸡》而蜚声朝野。唐高宗认为此篇意于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六年后,王勃私自藏匿罪奴曹达,被同僚告发。曹达猝死在王勃府内,"擅杀官奴",依唐律,犯死罪。王勃之父也被牵连,贬官至交趾(今越南北部)为令。公元674年秋,王勃下狱候斩。却幸逢皇帝大赦,免过一死,但他被永远地逐出上流社会。备尝心酸的诗人送挚友杜镜赴蜀地任官,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公元675年,王勃远行交趾去探望老父,这也是他生命的最后篇章了。在山水舟楫之间,王勃邂逅了一位英迈睿智有侠隐之风的老船工秋水翁,这短暂的忘年之交却是毕生的莫逆知音。他身后,是紧紧追踪、决意要为夫报仇的曹达之妻;他面对的落霞姑娘,是一位因衷爱他的一篇情歌《铜雀伎》而被贬出宫廷、流落民间的舞伎。落霞积郁成疾、将不久于人世,王勃意欲挽救她的生命却苦于没有买药的银两。得秋水翁的鼎力襄助,王勃"借得"一帆顺风赶赴南昌滕王阁、去参加悬赏百金的重阳诗会。滕王阁上,宿儒荟萃名家云集,而最为年少的不速之客王勃果然文惊四座,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赢得了赏金。但方药却未能救活苦命的落霞……同年年末,王勃行至南海。人生无非是一次远行,历经生死聚散、奇情流转的王勃百感交集……浪漫不羁的诗人慨然蹈海自尽,时年只有26岁。后世的人们只知《滕王阁序》文采的不朽,却不知当时王勃对旅途上萍水相逢的知己的怀念。二.字音疏通1、翼轸()2、襟()三江3、棨()戟4、懿()范5、襜()帷6、潦水()7、骖騑()8、崇阿()9、鹤汀()10、凫()渚()11、绣闼()12、甍()13、川泽纡()14、舸()15、蠡()16、遄飞()17、睢()18、邺()19、睇眄()20、南溟()21、阍()22、舛()23、赊()24、慤()25、簪笏()26、梓()泽27、胜筵()28、槛外()三.【文学链接】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课堂学习、交流一.课文字词疏通第一段: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