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口技》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重点词句。(重点)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难点)3、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三、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2.齐读课文。四、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1)通假字:满坐:坐同“座”,座位。2)词类活用:“妇抚儿乳”中的“乳”名作动,喂奶“善口技者”中的“善”形作动,擅长“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名作动,说出“会宾客大宴”中的“宴”名作动,宴请抚尺一下:拍,动词3).古今异义:会:古:适逢;虽:古:即使;走:古:跑今:会议今:虽然;今:行走是:古:这股:古:大腿中间:古:中间夹杂今:判断动词今:屁股今:两者之间4)一词多义:妙:众妙:好处坐:满坐:同座,座位绝:妙绝:极妙绝:好团坐:坐下毕绝:消失指:百指:指头指其:指出四、分析课文:1.课文描写口技表演的几个场面?2.每个场面都写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的变化有何特点?小→大→小→大;特点,场面一: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场面二:逐渐变小;场面三:突然变大,由少到多到杂,由弱到强,由缓到急。3.课文除了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还从侧面的描写,请一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4.文章首尾为什么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5.全文围绕哪个字来写?6.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五、口味语言:1.第2段“当是时”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如何?2.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3.“虽人有百手”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如何?——“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渲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六、作业:七、板书:一、表演前:道具简单,围绕“善”字,突出技艺高超时表演者(正面)宾客(侧面)二、表演中:1、惊醒: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赞表演者技艺高超间2、入睡:意少舒、稍稍正坐表现艺人智慧才能顺3、大火:两股战战,先走序三、表演后:再写道具简单,呼应开头,突出技艺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