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概述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主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上下求索。本单元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同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正确看待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围绕上述问题,本单元设置了三课、一个综合探究。第四课和第五课主要讲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六课主要讲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综合探究主要讲党的思想路线。基本结构是:物质(第四课)——意识(第五课)——实践(第六课)——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综合探究)。附:单元知识结构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第二课时主要分析论证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出发点。教学重点1.世界的物质性。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教学难点1.物质的含义。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物质、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专心爱心用心1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分析说明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列举实际事例分析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也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其现象的能力。2.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2.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导入一(多媒体课件展示)《圣经旧约创始记》上说: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第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了水中的各种生物,第六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第七天就被定为休息日。问题探究: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学生:世界并不是上帝创造的。教师进一步设问:那你知道世界的起源吗?学生:不知道。教师引导:现在不知道没有关系,学了本课的内容,我们就会知道了,而且一定要知道的。导入二地球的起源(多媒体课件展示)每过一年,大家都要长大一岁。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这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地质学家发现: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短。问题探究:探究有关地球起源的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学生:说明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教师引导:地球以及地球上的各种物体、植物、动物都有其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它们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所以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专心爱心用心2推进新课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板书: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