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老子》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3、能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积累名言警句。知识汇总关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关于《老子》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五千文》被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译出版。美周《纽约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容分析有无相生老子是中国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创者。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对老子专门的介绍,“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的思想,与咱们前面所学的一些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不一样,到底是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老子的这篇文章,来作一些了解。一、注音。毂()埏埴()户牖()自矜者不长()赘()枯槁()(答案提示:gǔ、shān、zhí、yǒu、jīn、zhǎng、zhuì、gǎo)二、解词。1、三十辐2、共一毂3、当其无4、埏埴以为器5、凿户牖以为室6、故有之以为利7、企者不立8、自伐者无功9、自矜者不长(答案提示:1、辐条;2、车轮的中心部位;3、只有;中空之处4、以水和土;黏土;5、门;窗;6、便利;7、踮着脚跟;8、炫耀;9、自以为贤能;得到尊重)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指明通什么,解释其意义。1、自见者不明__________通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2、死而不亡者寿__________通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3、其脆易泮__________通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4、起于累土__________通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提示:1、“见”通“现”,意思是“呈现”。2、“亡”通“妄”,意思是“荒谬”。3、“泮”通“判”,意思是“分离”。4、“累”通“蔂”,意思是“盛土的工具”。)四、明确下列句式。故有之以为利(省略句,遇到省略句,在翻译的时候,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五、解释下列多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或者用法。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____________2、物或恶之____________(答案提示:丑、厌恶)六、课文内容分析。1、结合文章的内容,说一说老子是一位怎样的人?老子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一位低头沉思的哲人,他的话总是新颖独特,别开生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2、如何理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丑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话与下文有什么关系?人们如果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美,那么心中应该有了一个衡量美的标准,有了这样的标准,就可以把美和丑区分开来。同理也就明白了善与不善。老子用这两个易于理解的例子,引出了下文。这与《诗经》中常用的“兴”(或者用现在的话说是铺垫)是非常相近的。写文章,表达道理,不能够上来就说深刻的内容,那样是不利于别人去理解的。3、“其在道也”,如何这句中的“道”?提示:结合老子的思想,自己作一点总结。4、本文涉及到了哪些相反或者相对的概念?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美(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