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生活中的图形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教材几何教学的第一节课,通过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感觉图形世界丰富多彩。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无需对具体定义的深刻理解,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几何模形---图形---文字”这个抽象过程,培养学生抽象、辨别能力。情感目标: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抽象能力的培养,学习热情的激发。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师生互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身边的实物等。教学过程:一、合作学习1、问题1:我们已学过的或认得的存有哪些几何体?(学生讨论、交流)问题2:你能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形状与上述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学生讨论、举例)2、课本中P162中的合作学习(教师可多举一些平面与曲面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辨别)特别指出:数学中的平面是可以无限伸展的二、议一论1、P163课内练习12、P163课内练习2师生讨论指出:线与线相交成点,面与面相交成线。三、想一想:观察下图,你发现什么?师生讨论四、议一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物给人以点、线的形象。指出:日常生活中点与面只是相对的一个感念。如:在中国的地图上,北京是一个点;而在北京市地图上,北京是一个面。五、活动探究:P164课内练习3六、应用拓展:请以给定的图形“〇〇、△△、═”(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如图就是符合要求的一个图形。你还能构思出其他的图形吗?比一比,看谁想得多。七、议一议: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7.2线段、射线和直线【教材分析】本节是以现实背景为素材,在以往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基础上,给出了它们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同时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感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经验。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化、符号化的数学思维能力,建立从数学中欣赏美,用数学创造美的思想观念。情感目标: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符号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一些几何语言,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以及学生的互动合作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三角板,窄木条,两个激光笔灯。学生:直尺,几枚图钉,薄窄木条或硬纸板条。【教学设计】一、认识图形活动内容和步骤:1、看一看,观察美丽的图片,从数学角度阐述你观察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事实,尽可能用数学词汇来表达极光铁轨输油管道2、想一想,交流小学学过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知识。(利用两个激光笔灯演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不同)3、找一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近似做线段、射线和直线?(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尽量让他们举出尽可能多的例子。)之后教师板书课题《7.2线段、射线和直线》4、连一连,请你把左边对图形的描述和右边相应的图形用线连起来:以A为端点,经过点B的射线连结A,B两点的线段经过A,B两点的直线二、表示图形活动内容和步骤:(教师画出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1、如何表示2条不同的线段呢?(根据线段的特征,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征集各类结果最后适当加以补充引导说明表示方法)2、如何表示射线呢?3、直线又该怎样表示?4、做一做、比一比⑴用两种方式分别表示图中的两条直线。⑴⑵⑵已知点O、P、Q(如图),画线段PQ,射线OP,和直线OQ。⑶图中的几何体有多少条棱?请写出这些表示棱的线段。⑷请写出图中以O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