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聚落的形成一.选择题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聚落即是房屋的集合体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③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其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④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关于乡村的形成条件正确的是A.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乡村聚落开始形成B.乡村最初形成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C.乡村最初形成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D.乡村聚落经历了由固定到半固定的发展过程3.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河流两岸或河流交汇的高亢平坦处,这是因为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③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④便于搬迁和居住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有关城市起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乡村规模不断扩大便形成了城市B.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C.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为城市的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D.世界上的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史记•五帝本纪》中写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易经•系辞下》记载:“日中为市,至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据以上史料对5—7题作出正确选择.5.史料中的“聚”、“邑”、“都”、“市”均指A.乡村B.城市C.集市D.聚落6.城市和乡村发展(起源)过程中的联系是A.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相互提供产品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相互提供劳动力C.乡村的规模没有城市的规模大,城市规模扩大后可以与乡村连结起来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7.人类能在经历了百万年的流动生活之后定居下来,形成“聚”、“邑”、“都”、“市”,最根本的原因是A.人类社会的两次大分工B.为了繁衍后代C.为了逃避自然灾害D.为了防御外族的侵略8.古代城市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稳定C.历代王朝的改朝换代D.农业生产地域的不断转移9.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是A.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B.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C.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D.集市规模的扩大10.我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湿润B.平原面积小C.文化背景D.沿河流伸展二.综合题11.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用心爱心专心(1)填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早期城市分布区:ABCD(2)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上早期的城市,从地形和水文条件看,大多分布在上;从纬度位置看,大多分布在北半球的范围内.这些区域一般都有肥沃的和方便的,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B4.A(解析解答此题需准确掌握城市起源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二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导致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出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并出现了适于货物集散和交换的固定场所----集市,集市的进一步扩大就形成了城市.虽然城市是从乡村发展而成的,但不管乡村规模如何扩大,只要还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就仍然还是乡村.由于大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所以世界上的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5.D6.D7.A8.A9.A10.D(解析村落的形态都是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而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平面形态多呈带状.)二.综合题11.(1)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2)河流中下游平原中低土壤灌溉条件农副产品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