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本注重迁移——谈如何结合课本组织好第一轮复习从今年10月到明年3月初,是我校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的时间。第一轮复习是考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复习的阶段,第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明年高考的成败,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组织好第一轮复习,打赢高考的第一战呢?我们认为应该落实好课本,注重知识迁移,把课本复习与考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以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能力。一、落实课本,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课本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得到了认可,可惜的是我们有一些教师和学生对此并不重视,一上完新课就把课本束之高阁,而费尽心思去用各种参考资料。我们认为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并不利于培养、提升考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一)落实课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本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是万考之源。理解和回答题目必然要运用到语文专项知识;课文中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高考的内容直接相关;课文中的古文是典范的“浅易”古文,与高考的古文阅读密切相关;课文中的古代诗歌单元,与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赏血脉相通。至于课本安排的多数写作训练,与高考作文也血肉相连。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学好它、用好它。纵观湖北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明显有回归课本的趋向。2005年湖北高考作文的命题材料选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源于第五册《高中语文读本》;2006年高考中的第21题,为课本剧汇报演出写串词,而写好这段串词的前提必须基于对《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长亭送别》三篇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2007年,命题者特意设了一道林冲和杜十娘形象的4分题;2008年第20题就是点评课文《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2009年第20题仿例句,要求站在《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荷花淀》中的水生的角度写对“幸福”的理解,既检测了考生的语用能力,又强化了对课本的重视,可谓一箭双雕。因而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二)如何有效地落实课本大家知道,第一轮复习是考点的全面复习,包括五大部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以及写作。近年来对学生语文能力要求更高了。但不管它如何变化,只有落实好课本,努力打好基础,及时总结规律,才有望取得理想成绩。下面我们就第一轮复习如何结合好课本谈谈我们的做法: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复习语言知识属于基础知识,这一部分至关重要。因为这几道题做的质量的好坏将决定后面或整套考卷的答题质量。如果基础题答得顺手,将会增强考生的答题信心。调查显示:高考前5题错误率较高,可能与考试紧张有直接关系,更主要的原因是基础不够扎实。所以这一部分的复习绝不可掉以轻心,要稳打稳扎,各个突破。(1)字音辨析题主要考查记忆力。这一部分复习应放在常见常用字上。考查的重点为常见常用的多音字、常见常用但习惯上易误读的字音。其中很多都是取自课本,如2009年卷"拜谒”‘梗概”“向隅而泣”等。所以备考首先要立足课本,安排时间整理、识记六册课本的词语,尤其是书下注释及第二册书后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1表》。做题时勤查字典,注意积累,反复巩固。(2)字形辨析题形声字是高频考点。试题所涉及的汉字大都是形声字,而且高考作文评分每错一字扣一分,所以平时要注意规范使用。应以同音字、形近字、义近字与多音多义字为重点。整理课文词语,注意复习第五册后的《异形词整理表》。(3)标点符号准确掌握标点的用法,把握标点错误使用的规律,如概数之间不能用却用了顿号,冒号与引号的几种用法的混淆。具体关注第二册后的《标点符号用法》,结合语境,分析前后句即可。2.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的复习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的考查都出自课文,如2008年文学常识考查的是史铁生和巴尔扎克,2009年考查的是雨果与钱钟书。名言名句2008年考查的是《离骚》《将进酒》《登岳阳楼》《赤壁赋》;2009年考查的是《赤壁赋》《过秦论》《蜀道难》《阿房宫赋》,都出自名篇大家。复习时应立足课本,了解一些代表性的中外作家及作品,把握一些文学体裁常识如诗词曲知识。近年考题都在大纲要求必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