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概率的含义,初步掌握获得概率的两种方法:实验或分析;会应用概率公式求出某一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时概率的估计值.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交流与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概率,利用学生的感性思维来培养理性思维.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概率的含义.2.理解实验稳定值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3.初步学会用分析方法计算概率.三、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小结归纳,布置作业(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说明创设情境引入定义人们常常要采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某种方案.例如,兵乓球比赛以掷硬币来决定哪个运动员先发球;若干人进行的比赛,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比赛的先后次序等.那么,先抽后抽的中签机会是不是相等呢?假如有三个小朋友,要从中选一个人去参加某项游艺活动,为了公平起见,以抽签方式决定哪一个人去参加活动.先在三张小纸条中选一张画上一个记号,然后让三个人去摸纸条.有的小朋友认为后摸的吃亏,先摸的合算,于是争着摸.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画树状图分析一下.设三个小朋友分别是甲、乙、丙,抽签的次序是甲第一,乙第二,丙第三.三张纸条中带记号的一张记作“*”,另外两张不带记号的记作“A”和“B”,则画树状图如下:(1)(2)(3)(4)(5)(6)由图可看出,甲、乙、丙依次抽签,一共有6种情况,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是均等的.第(5)、(6)种情况,甲中签;第(2)、(4)种情况,乙中签;第(1)、(3)种情况丙中签,因此甲、乙、丙的中签机会是均等的,都是1/3.像这样,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这个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probability).例如:上面甲中签的概率为1/3,可记为P(甲中签)=1/3;同样,P(乙中签)=1/3;P(丙中签)=1/3.意思就是:甲、乙、丙中签的概率都是1/3.因此先抽后抽的概率是相等的.三个小朋友其实不必要争着先抽.再例如:我们知道,抛掷一枚硬币,仅有两个可能的结果:“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这两个结果发生机会相等,因此“出现反面”的概率为1/2,可记为:P(出现反面)=1/2.再例如,投掷一枚普通的六面体骰子,“出现数字1”的概率为1/6,可记为:P(出现数字)=1/6.采取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从实际问题情景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更容易获得数学概念.利用八年级所学的知识,分析抽签的结果以及发现中签的机会都是均等的,都是1/3.目的为了:(1)引出概率的概念(2)认识概率的表示方法和读法.用我们学过实验结果,巩固概率的表示方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说明自主学习探索新知1.独立完成表1(不会的同学问老师)表1实验关注的结果频率稳定值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关注结果发生的概率抛掷一枚硬币正面0.5左右正面;反面1/2抛掷一枚四面体骰子掷得“4”0.25左右掷得“4”抛一枚六面体骰子掷得“6”0.167左右掷得“6”从一副没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随机抽一张抽出黑桃0.25左右抽出黑桃2.独立思考三个问题形成主见(1).频率稳定值和关注结果发生的概率的关系?(2).获取概率的两种方法?(3).掷得“6”的概率等于1/6是否意味着每6次就有1次掷出“6”?3.小组讨论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表1我们已做过的几个实验.填表前让学生讨论、思考表格中给出的“抛掷一枚普通硬币”这个实验的范例,帮住学生理解所填内容和要求之间的联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获得概率的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大数次实验从频率的稳定值得到;二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到.进一步理解概率的含义.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三个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为后面的小结归纳作出了铺垫.此时对教材也进行了处理,将课本表格中繁、难的实验删去替换成具有代表性的简单实验,并将课本中的问题1在此讨论,这样的调整不仅降低了难度也突出了重点,学生更容易接受.显微镜一套丛书谢谢参与唱片球票小说随身听球拍文具翻奖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