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概念、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以及条件性。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分析人和自然的关系。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教学难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举例法、图示法等。【设计思路】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置场景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课前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思考有关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收集有关的素材,做好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课堂进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联系的含义教师展示“桑基鱼塘”的动画,让学生感知什么是联系通过桑基鱼塘的实例论述具体的联系,从中概括哲学上的联系: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学会区分具体的联系和哲学中的联系成果区分展示具体联系与哲学上的联系的关系哲学上讲的联系是对万事万物具体联系的抽象与概括,是一种抽象联系。它与具体联系的关系是:抽象联系是具体联系的抽象与概括,具体联系是抽象联系的具体表现。简单地说就是一般与个别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探究:整个世界是个联系的世界请同学探讨:物质世界,人类社会、以及人们的认识是否处于联系的环节之中?学生分组辩论:一组主张世界是联系的二组:主张世界不是联系的深化学生对联系的认识教师引导提升,把握主题: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得出结论: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否有时有有时没有?你能够列举出世界上不学生分深化学生对联系和联系特1的深化理解相互联系的事物吗?美国大西洋岸边的一颗石子和我们有没有联系?宇宙中的一颗星星和我们有没有联系?同学们在上高中前和我有没有联系组,讨论,举例例如:点的理解解疑我们所说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是说任何事物都和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也就是说虽然现在两个事物没有联系,并不等于,这两个事物不会发生联系,只要两个事物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也就是发生联系的条件具备,这两个事物就会发生联系。比如:以前你和我没有联系,自从你上高中,便和我有了联系,也就是我们处于统一体中了,联系产生的条件具备了。课件联系不但是普遍的而且还是有条件的探究联系的客观性你了解沙尘暴吗,你知道沙尘暴为什么会发生吗?我们愿意让他发生吗?我们能否改变?案例:北京等其他地区发生沙尘暴学生根据引导问题,探究,阐述沙尘暴发生的原因,阐述解决的办法。突破客观性这一难点引领探究原因:砍伐树木、破坏草皮等破环环境的做法——说明联系是普遍的。我们不愿因沙尘暴发生,可他发生了——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案例: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中央电视台播放的“9.18”大案侦破纪实说,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们被依法处决发菜是一种黑色藻类植物,其使用价值和一般青菜一样,然而在广州它却身价百倍,因为它谐音“发财”,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你如何看待上述现象,你认为他们违背了什么道理?8难道真能带来好运吗?深化理解问题:既然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人类在联系面前是不是无能为力的?学生分组辩论:一组人能够改变二组,人不能改变充分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引领探究你发现以前没有现在有的新鲜事物和现象吗?这些新鲜事物的出现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