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教学方案设计湖北大学附属中学李玉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有关散文诗的知识。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门槛”的象征意义。2、体味散文诗中饱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隽永的富有哲理的语言。赏析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逐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把握“门槛”的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借助作者创作背景,理解寓言式散文中的象征意义。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文本语言,体会散文中的情与理。3、帮助学生发挥想象,提高鉴赏散文诗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门槛》一文,在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要从容镇定,要对理想执着追求,对信念坚定不移。2、学习革命者为崇高的信仰而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捕捉《门槛》一文多种象征意义,体会字里行间深沉而悲壮的感情和作品的含蓄美、崇高美。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与词汇,把握其中的寓意与内涵。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2、讨论与点拨法相结合3、改编独幕剧演出体验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要求:(1)了解有关散文诗的知识。明确本文的写作背景。(2)指导学生诵读,教会学生美读。(3)引导学生初步体味“门槛的象征意义,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深沉而悲壮的感情。二、教学步骤:1、导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面对无数道门槛,前进或后退,坚持或是放弃,勇敢或是懦弱,都需要我们做出选择,跨过一道道人生的门槛,对理想执著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定不移,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门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篇散文诗的象征意义和深沉而悲壮的感情。2、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用心爱心专心借助多媒体演示的设计,学生朗读课文,并讨论象征手法及文中的象征意义。朗读指导:本文主要靠对话来描绘形象,表现主题。可以分角色朗读,诵读时要学生减缓速度,注意体会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问话应是“慢吞吞”和“不响亮”的,显示高高在上的威严;俄罗斯姑娘的答语,要加重语气;文章最后“一位圣人”打了惊叹号,充满力量,寄托了作者由衷地赞美,更要读得响亮。讨论探究:学生自读课文,先自主探究,后小组合作研讨,教师点拨,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文中的“大楼”象征着什么?结论:文中“一座大楼”一方面象征着俄罗斯的民主主义革命,一方面象征着人类社会中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2)文章一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象征意义?对表现主人公形象有何作用?结论:“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发散着寒气”这一环境描写象征了沙俄专制制度的黑暗统治和革命者所处的恶劣环境。这环境成为主人公活动的背景和凸现主人公形象的厚重的底色。(3)文中的语言描写分为问句、答语、评语三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对塑造俄罗斯姑娘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结论:①问语——慢吞吞、不响亮,语调冷冰冰,语句长,陈述一切苦难,从反面表现正义事业的艰难,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②答语——简短、坚决、果断,直接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③评语——截然相反,表现出女主人公品格的伟大,也暗示出这种人物性格不被广泛理解而造成的悲剧性。(4)请学生勾画出文中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说说它们对女主人公的塑造有何作用?结论:①神态描写仅一句,“姑娘埋下了头……”忍受着屈辱,显示了女性特有的坚强。②心理描写贯穿在语言和神态描写之中,女主人公表现出性格一致性,还伴随着心理活动的起伏,即在表现坚强的性格的同时,又有忍受屈辱,复又坚强的这一小插曲,这使得女主人公形象显得更真实可信。(5)“门槛”“俄罗斯姑娘……”“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各象征什么?结论:“门槛”象征横阻在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或理解为象征革命与不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俄罗斯姑娘”象征索菲亚式的女革命家。“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象征了革命事业对有志者的考验。用心爱心专心(6)文章最末两句话有什么含义?结论:那个远远躲在后面的“咬牙切齿的咒骂的人”,是当时社会中一批庸人和市侩的代表。“一位圣人!”该句赞语象征了人民群众对革命的崇敬。这两句话饱含了作者对革命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