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作业课后练习题附一、我国九大名楼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楼”。岳阳楼是湖南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称。始建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北宋岳阳郡守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岳阳楼曾多次兴废,清代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重建,解放后整修一新。烟雨楼,在浙江嘉兴市南湖湖心岛上,于五代吴越钱元潦所建。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49年),从湖滨移至湖中小岛。四面临水,晨烟暮雨,风物清华,堪称胜景。镇海楼有三:1、浙江杭州吴山东麓(吴越旧城之南门)。原名为朝天门,元改称拱北楼,明始换为镇海楼。楼上眺望钱塘江,历历在目。2、福建越王山(屏山)顶的镇海楼明洪武二年(1365年)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高约20米,过去海船昏夜进口,都以此为标志。3、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楼高五层,登高远望,全市尽览。解放后重新整修,辟为博物馆。鹳雀楼,在山西永济莆州镇城西南,系北周(557─581年)大将宇文护守城时所建,元初倒塌,目前正修复中。甲秀楼在贵阳鳌头矶上,明万历年间兴建,清代屡有修筑。望江楼,在东南的锦江南。已辟为望江公园。园内有丽阁、濯锦楼、呤诗楼等,均系清代所建,绚丽玲珑。具有江南庭园特色。太白楼在安徽马鞍山南长江岩翠螺山麓的采石矶上。唐元和中始建,宋、元、明、清屡毁于兵火,清光绪重建。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滇池北岸,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后毁于战火,同治时重建。楼阁耸峙,绿树成荫,有揽胜阁、涌月亭、观稼堂及“蓬菜别境”等胜景,已辟为大观公园游览胜地。二、名楼诗作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三、南昌历代名称南昌自形成都市以来,历朝历代也曾更名多次,所以其名称也委实不少,屈指算算,包括俗称在内,不下十多个,诸如豫章、洪都、灌城、钟陵、龙兴等等。南昌历史悠久,远在五千年前,原始先民就在这里开拓、生活和栖息。由于古文献的贫乏那原始居民点的名称我们无从知道,但名称是一定有的。据可考的文字,夏、商、周时期南昌地区为扬州之城。春秋战国属吴楚。秦代属九江郡。旧史学家们每每称之为“南蛮”之地。南昌政区独立设置始于汉代。西汉高祖五年(前202),灌婴大将军率兵南下,进驻南昌;六年(前201)立豫章郡,领十八县(辖城相当于今江西省境大部),郡的治所设于南昌县中,希望以这一块“南方昌盛”之地为根据地,进而平定南越,以“昌大南缰”。取“南方昌盛”和“昌大南缰”之意,“南昌”之名始此。从此这块“南蛮”之地就有了“豫章”和“南昌”二名称。据传,灌婴大将军是南昌城的创筑者,故俗称南昌城为“灌婴城”和“灌城”。自西汉以来,南昌一直是郡、州、道、路、府、县的治所,故人们或以郡名,或以州道名或以路府名,或以县名,但都是指南昌这块地方。莽新的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将豫章郡易名九江郡,南昌县易名宜善,故南昌又有了“宜善”一名。东汉、三国、晋、南北朝,以郡名则为豫章,以郡治所名则为南昌。隋开皇九年(589)罢豫章郡置洪州,治豫章(南昌县改),从此南昌又多了一个“洪州”之名。唐至德元年(756),豫章郡名章郡,“章郡”又成了一个名称。唐宝应元年(762),豫章县改名钟陵县,帮南昌又称“钟陵”。南宋、元朝,洪州为隆兴府、隆兴路、龙兴路,治所为南昌、新建,这样一来,“隆兴”“龙兴”、“新建”的新名称又出现了。明代初年,龙兴路改江都府,所以南昌又称“洪都”(王勃《滕王阁序》中亦有“洪都新府”之句)。此外,赣江,古亦称章江,所以在古籍中,南昌城又被称为“章江城”、“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