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松阳县古市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1.4全等三角形》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境,经过观察、发现和实践操作等过程,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2、掌握全等三角形一般证法和它们的性质。3、能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全等形的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全等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利用概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情景1:展示几组图形(全等图形),让生观察每组图形中的两个图形之间有何关系?情景2:利用动画,将展示的每组图形中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又发现什么结论?二、学习概念,探讨性质。1、板书概念1: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2、说一说: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全等图形的例子吗?3、剪一剪:利用剪刀,你能剪出一些全等的图形吗?(学生间相互交流。)4、做一做:教科书第15页,第1题由学生口答,第2题让学生用透明纸进行验证。5、板书概念2: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相关的概念: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记作:全等的符号为“≌”。例如:如图,△ABC与△A′B′C′全等,记作△ABC≌△A′B′C′,对应顶点为:点A与点A′,点B与点B′,点C与点C′;对应边为:AB与A′B′,AC与A′C′,BC与B′C′;对应角为:∠A与∠A′,∠B与∠B′,∠C与∠C′。注意:记全等三角形时,应将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6、猜一猜:同桌间相互合作,拿出事先准备的规格相同的300三角板,分别指出它们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并试着用字母表示出来。猜猜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数量关系?为什么?7、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几何语言:如上图:∵△ABC≌△A′B′C∴AB=A′B′,AC=A′C′,BC=B′C′∠A=∠A′,∠B=∠B′,∠C=∠C′三、理清思路,体验应用。1、练习:P17两题都请学生口答,第2题还要学生说出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2、例题:教科书第17页。分析:利用概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比较抽象,在讲解时应强调“能够重合”这四个字,并建议利用活动投影片或通过动画,将△ADC沿边AD翻折。解后反思:(1)、沿AD对折,使射线AC与AB重合时,应注意先满足角相等。(2)、解题时,应培养学生观察每一步得到的条件是什么,加深学生对已学定理的应用和理解。四、归纳小结,充实结构。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再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五、布置作业:作业本1.4教后反思:通过生活中的全等图形的观察,使学生对全等图形有了感性认识。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全等图形的特征,积累对全等图形的体验,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利用重叠效果,使学生加深对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理解,体验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提高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