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29诗词五首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本课相关作者及其作品简况,背诵默写五首诗词;2.理解五首诗词的意境主旨和表现技法;3.品味诗词语言的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1、给红色的字注音。晞()焜黄()涵虚()波撼()羡()浣女()嗟()谩()聒()竹喧()风一更()2、文学常识(1)《长歌行》中惜时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充满人生_____________。(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代山水田园派诗人,著有《_________》。本诗的前半部分写_____________,后半部分写___________,“赠”因“__________”起。(3)《山居秋暝》作者________,字摩诘字,是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诗人,著有《________》。后代用“________”、“________”高度评价他的诗画。(4)《渔家傲》作者________,号________,宋代________派代表。杰出女词人,著有《________》。《渔家傲》上阕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长相思》作者_____,_____朝著名词人,原名_____。字______,满洲正黄旗人,著有《______》。【参考答案】1、晞xī焜黄kūn涵虚hán波撼hàn羡xiàn浣女huàn嗟jiē谩màn聒guō竹喧xuān风一更gēng2、(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哲理(2)孟浩然唐《孟浩然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3)王维唐山水《王右丞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4)李清照易安居士婉约李清照集辽阔壮美的海天图自己空有卓越才华;虽辛苦求索,但却遭逢不幸,找不到光明的出路的痛苦感叹(5)纳兰性德清成德容若《纳兰词》二、讲解《长歌行》汉代《长歌行》古辞共三首,这里是第一首。是咏万物盛衰有时,人当奋发自励的诗。诗歌通过由自然景物变化归结到人生变化,劝人们珍惜青春,应当及时努力做出一番事业,否则年纪大了追悔莫及。1、汉乐府民歌简介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以后的第三个诗歌高峰。乐府是音乐机构的名称。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包括制定乐谱、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歌诗,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汉代设立乐府机关,大规模搜集民歌,是从武帝时开始的,目的是为了考察民情,也为了丰富乐府的乐章。采集的地域很广,遍及黄河流域和大江南北。《汉书·艺文志》著录乐府采录的民歌138篇,不包括东汉。现存的汉乐民歌,不过40首左右,大多是东汉时期作品。汉乐府民歌广泛地表现了当时的现实生活。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下层人民的深重苦难,妇女的悲惨遭遇,都有具体的反映。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地反映当时生活,表达人民的爱憎感情,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乐府民歌多是叙事诗,叙事生动具体,标志着我国叙事诗歌已日趋成熟。它句式自由,以杂言为主,逐渐趋向五言,开始出现了一些完整的五言诗。风格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乐府歌诗最为完备的一部总集。2、背景资料歌行,诗体名。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歌行已有别于原来的乐府诗,句法参差,音节、格律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有的可以入乐演唱。3、诗词赏析生命短促,是人类永远无法克服的事实。出于对美好人生的珍爱,因此而感到悲伤,属于很自然的感情。这首诗的作者虽也借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但诗人没有一味地痛苦悲伤,也没有因此而宣扬及时行乐,而是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这也是本诗得以千古流传的原因之一。诗人面对着早晨葵菜上的露珠,联想到太阳一晒露水就干了;面对着春天里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一到秋天,花和叶子就都枯黄衰败了;面对滚滚东去的河流,联想到这些河流再也没有流回来,由此触景生情,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而后又由情入理,勉励人们奋发努力、有所作为。这样,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