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宇宙里有些什么一、学生知识与能力起点分析:a)第一单元着重是让学生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第三单元着重掌握的是说明的顺序,这个单元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要掌握说明的方法。虽然每个单元各有侧重,但此乃三位一体。学生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中已接触过说明文,但对说明方法还没有完整的认识,在习作中还不能熟练运用。b)学生对平时常见的事物已习以为常了,但对于不太熟悉的宇宙却有着许多的疑问,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对这篇科学小品有了极大的兴趣。二、教学目标:a)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b)初步学会辩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c)感受无穷无尽的宇宙的辽阔和人们认识征服宇宙的信心。三、教学重点:a)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能找出例子并体会。b)对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的理解。四、教学难点:a)说明的顺序是从大到小还是从近到远。b)文中对各星体的解释到底是不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五、课前准备:a)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星体的资料。b)预习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六、教学思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疑研练。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听一则民间故事《后羿射日》,谁会讲?(指生讲故事)问:后羿真的能射到太阳吗?请讲出理由。(指生回答:不能,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而且太阳表面温度很高。)是的,在很早时候,由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限,因此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们正在逐渐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请看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二)释题及作者:1.指生介绍作者郑文光。(注释2)2.指生回答何为宇宙?(注释1)(三)示标: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学习我们在这学期已学过两个单元,该学些什么大家有了点经验,请同学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具体的学习任务是(出示小黑板):1.理解宇宙的特点。2.掌握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四)读疑研练过程:1.请大家结合课后练习一,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课后练习一。(指生回答。)学生在回答第三小题时可能有争论,可引导学生看课文从哪里说起的。(从肉眼“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说起的,再写到行星,写到星云中暗黑的暗星云等。从而判断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从近到远。)2.请大家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学生回答。恒星2——9,星云10——11,银河系12——14,恒星系15——19)3.课文从我们肉眼看得到恒星写起,那么我们先来学习恒星的特点吧。请一学生朗读2——9自然段。要求:A.在课文中画出恒星的特点。(第6自然段)明确恒星是一个的星体。(自身会发光发热的)B.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举例分析。(句式为:我认为哪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说明了什么。)(读后讨论,交流,点评)学生在分析“大约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这一句时,可能会认为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与以下两句进行比较:(1)恒星是一个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星体。(2)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彼此保持着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从比较中让学生明确下定义是:在说明事物时,用简明的叙述,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含义。因而判断此句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4.用同样的方法自读下面的段落,要求能在文中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列数字用“——”,作比较“()”,打比方“===”)(学生自学——交流——点评)5.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它是无穷无尽,运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和征服的,请齐读最后一段。6.文章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我们对于这深奥的科学知识容易理解、接受,让我们觉得文章既生动形象又准确。7.小结延伸:A.请学生到黑板前补充板书。(斜体字部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