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及其化合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镁、铝与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碱溶液的反应程度,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推测镁、铝的化学性质,初步掌握镁、铝的共性和特性。能力培养:通过位、构、性关系和镁、铝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分析对比和总结归纳能力;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方法及规律的认识;培养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科学思想:通过对镁、铝的位、构、性关系的分析,加深对“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科学品质:通过演示实验和设问,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积极进取追求科学的思想品质。科学方法:学会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将微观与宏观、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进行相互转化。重点、难点重点:镁、铝的还原性,铝的特性;分析对比和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微观与宏观,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进行相互转化方法的学习。难点:铝的特性;微观与宏观,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相互转化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镁、铝的物理性质,了解了它们的用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铝制品,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铝制品具有抗蚀性,而铁制品则较差。为什么铝制品具有抗蚀性呢?这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这节课我们探讨这一问题。思考,联想。激发兴趣。【板书】第二章第二节镁和铝的性质二、化学性质记录。进入情境。用心爱心专心【导忆】我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总是从分析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入手,来推测元素重要的化学性质,本节课我们仍然采用这种方法。回忆,思考。引导学法。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投影】(1)画出Mg、Al的原子结构简图。(2)找出Mg、Al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在周期表中位置的相同点,化学性质的相似点。(3)用同样的方法找出Mg、Al原子结构的不同点,在周期表中位置的不同点、化学性质的不同点。一位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书写,然后讨论、归纳如下:温故知新。以结构、位置图。带性质,加深对位、构、性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导思】正是因为Mg、Al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这样的位置,具有相似的结构,这是内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思考,联想。理解内因与外因的因果关系,学会微观与宏观的相互转化。【板书】1.共性记录。用心爱心专心【导思】Mg、Al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时,按照无机物的分类方法和顺序(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考虑。联想,思考。引导学法、学会有序贮存,有序提取知识。【板书】(1)跟非金属反应记录。【提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燃烧的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回忆并描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温故引新。【演示实验(1)】“毛刷”实验:取一根铝条用砂纸将薄膜破坏掉,然后用沾有Hg(NO3)2溶液的棉球擦一下,再用滤纸擦干。【设问】观察、思考、讨论。观察铝条表面变化情况:用滤纸擦干后的铝条表面迅速长出了许多疏松的白毛,铝条变成“毛刷”,轻抖白毛飘落。回答:展示室温下Al被O2氧化的过程,强化Al2O3薄膜的保护作用。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白毛”的成分是什么?(2)铝条用砂纸去膜后,为什么要用沾有Hg(NO3)2溶液的棉球擦一下?(3)从以上操作和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1)“白毛”成分是Al2O3。(2)Hg(NO3)2与Al条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Hg阻止在Al条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3)此实验证明:室温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对比和归纳总结能力。用心爱心专心铝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Al+3O2=2Al2O3,Al具有强还原性。我们在使用铝制品时要注意保护氧化膜。【演示实验(2)】铝粉在空气中燃烧用玻璃管将铝粉吹到酒精灯的火焰上方。【设问】常温下铝跟O2反应如此容易,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会怎样呢?思考、观察:观察到灯焰上方产生耀眼白光。讨论得出结论:铝在高温条件下,可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光和热。认识反应条件的重要性,条件不同反应程度不同,加深外因是变化条件的认识。【讲述】因为Mg、Al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