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出题人:高建立审核人:陈晓敏)使用时间:09.12.10晚自习一:知识网络体系w.w.w.k.s.5.u.c.o.m殷周时期:萌动春秋战国时期:诞生秦:统一发展1.古代辉煌汉代:正统强势的历程隋唐:扩展源远流长宋元明:延续的中华文化明清:面临冲击我们近代:救亡图存的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见证:文字/史书典籍中华3.创造中华文化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文化新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和文化的兴盛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博大精深1.表现地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中华文化民族性——中华瑰宝,民族骄傲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文化的力量1.民族精神的含义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永恒的中华爱国主义是核心勤劳勇敢我们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的基本内涵爱好和平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精神4.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当今爱国主义的主题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时期重要性——中华民族之魂弘扬中华2.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民族精神的原因必要性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3.如何弘扬发挥“主心骨”作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民族精神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二:重点知识梳理:(建议使用时间:20分钟)一、弘扬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⑴(从历史上看)⑵(从内容上看)2.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上述特点是由于?⑴⑵⑶用心爱心专心3.中华文化为何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的区域文化之间有何关系?4.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的地位?各民族对于中华文化认同的意义?5.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6.为什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⑴⑵应该如何坚持爱国主义?⑴⑵⑶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⑴⑵必要性: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⑶重要性:①②③⑷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7.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⑴⑵⑶⑷⑸三:典型题析:1.(2009天津文综卷)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用心爱心专心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009天津文综卷)《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2009江苏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09福建文综)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2009年广东文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A.包容性B.不平衡性C.同一性D.时代性我们的民族精神1.(2009年广东文基)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A.善良朴实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D.艰苦朴素2.(2008年高考山东文科基础,4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