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磁现象备课时间2009年3月30日课型新授课课时1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2、过程与方法: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具仪器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环形磁体、小铁钉、曲别针、铁屑实验探究演示磁体放的磁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步骤时间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一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62页,了解磁的发现和利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并借助于多媒体展示司南和罗盘的应用。结合实验,学习新知。(一)认识常见的磁体和磁体的有关概念。教师演示如下实验:1、拿磁体靠近铁钉、曲别针。让学生认识磁体,然后借助历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展示磁体的种类。学生观察,教师讲解并板书: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的物体。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磁体的种类:依据形状分为:条形磁体、环形磁体、蹄形磁体等。2、教师演示:让磁体靠近铁屑;学生观察认识磁极。步骤时间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1)、磁极:磁体吸引钢铁能力最强的部分。(2)、磁体有两个磁极。3、教师演示:将磁体悬挂起来,学生观察静止后。重复实验学生观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南极---S极: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北极---N极:静止时指北的磁极。4、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教师板书: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5、教师演示:磁化现象教师演示:用一个大头针在磁体上摩擦后去靠近其他的大头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磁化: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磁化的危害:机械手表磁化后,走时不准;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磁化后,色彩失真。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到磁体的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磁化现象,便于学生理解新知,有利于深化记忆。磁化的利用:钢针磁化后,可以用来制作指南针。步骤时间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三四学生阅读教材,小结归纳作业:完成同步训练板书设计磁现象磁性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课后回顾签批课题磁场备课时间2009年4月9日课型新授课课时1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应用。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2、过程与方法: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难点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教具仪器条形磁体、小磁针实验探究演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学生步骤时间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一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放在磁铁附近的大头针在没有直接接触磁铁时就能被磁铁吸引,那么磁铁是怎样作用于大头针的呢?结合实验,学习新课。1、学习磁场:(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磁场。(2)、磁体周围存在磁场。(3)、磁场的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2、结合实验认识磁感线。教师演示如下实验,学生观察: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借助大量的实验让学生来观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教师的引导讲解使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的更直观,更生动。有利于学生的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步骤时间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1)、磁感线:用带箭头的封闭曲线来描述磁场的方向。(2)、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场。(3)、磁场的方向:从N极出发,回到S极。(4)、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