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教学理念与课标分析:1.教学理念: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采取循循善诱、释疑解惑等教学方式,在合作探究与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2.新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内容与知识结构:(1)教材地位、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核心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的实现首先要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作保障。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同时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2)本课知识结构:本课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主要的知识推进线索是“谁当家(国体),如何当家(政体),为什么选择这种政体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进行,其中穿插了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虽然线索清晰,但是知识构成复杂,因而要在短短的40分钟内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让他们真正深入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2、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学、阅读分析、综合归纳教材的能力;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判断能力(3)思想觉悟方面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提高对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的认识,确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感知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增强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1)重点:(1)民主集中制;(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关键点: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含义(4)确定依据:主要是从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能力角度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要求确定。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1.学习诉求:高一学生不喜空洞说教,喜欢形象生动的直观思维学习;不喜抽象遥远,喜欢关注身边时事;不喜被动灌输,喜欢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急需有人帮助他们澄清认识,树立正确的知识及正确的价值取向。2.优点:学生普遍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可塑性强;性格活泼,容易激活;乐于实践探究。3.不足:(1)由于多元化的社会生活观念影响,甚至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广泛,导致很多学生是非不明,价值观需要修正;(2)在学习上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深入的探究精神;(3)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奔波,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经验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进一步发挥学生优势,修正劣势,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用心爱心专心四、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分析:针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现大量图文资料,使教学更直观、更感性;并适当展示相关理论知识基本观点。(2)合作探究教学法。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开展合作探究,充分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4)理论知识讲授法。本节课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论引导作用,坚持关键理论问题上的深入讲授,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自觉认同正确的价值观。2、学习方法:针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主要采用如下几种学习方法:(1)合作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