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引言分析本章引言分四段,第一段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第二,指出这个历史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当时还没有认识到。第三,指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历史任务是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段介绍了当时的国际背景。第一,1956年2月举行的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全盘否定与批判。第二,苏共二十大造成的消极影响。第三段介绍苏共二十大对中国的影响。第一,中国共产党不同意全盘否定斯大林。第二,中国共产党开始破除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三,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以及中国不接受苏联控制和苏联推行反华政策,中苏关系破裂。第四段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曲折的原因,并指出探索的总趋势是前进。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反右倾”斗争;1959年至1961年的严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1957年至1966年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探索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十分艰巨的过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与失误。2.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严重的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纠正,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引导学生对十年探索道路的思考,培养学生判断或评价是非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对十年探索经验教训的分析与总结,培养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要点一、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用心爱心专心1.《论十大关系》的提出2.中国共产党八大的正确决策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2.整风运动的开展3.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四、“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1.庐山会议与彭德怀上书2.“反右倾”斗争3.三年经济困难局面的形成五、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1.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2.七千人大会3.十年建设成就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本章内容范围广、头绪多,教学时间为两课时,教学中应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一个主题,即:中国共产党在十年探索中的努力、成就和教训。重点为八大的正确决策和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与十年建设成就。本课难点: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失误与曲折。二、由于本章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头绪多,理论性强,讲授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十年探索的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形势的考验。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在这十年中,我们党在这两大问题上既有正确的决策又有严重的失误。同时,政治战线的斗争和经济战线上的成就与失误相互交织,使探索道路呈现为曲折用心爱心专心发展。但是,总趋势是前进的。因此,讲授时注意围绕本章“探索”的特点,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章的脉络。三、在讲授本章具体内容之前,先引导学生学习引言内容。首先指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具体指的是:1956年5月至1966年初。然后让学生明确: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除了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之外,还有国际背景。而且,国际背景时常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十年探索中的决策。四、“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一目是本章重点内容。教学时应讲清以下三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