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矿质营养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①植物的矿质元素概念,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②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运输和利用的特点。③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1.2能力目标①结合探究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培养学生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及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②通过联系实际开展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③结合对植物对水的吸收,培养学生对比学习的方法。④通过课前上网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搜索、筛选有效资料的能力。1.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②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关心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及其种类;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教学难点是植物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3.教学方法教法:探究式、提纲导读法、多媒体演示、启发式、列表对比法等学法:上网学习、实验设计、表格比较法、回答法、研究性活动、习题预习法。4.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探究小组分工(分为“缺素组”、“标准组”、“研究方法组”)、指导学生网站搜索、印发相关提纲练习。学生:课前上网查找——缺乏各种必需矿质元素的症状?研究矿质元素的方法有哪些?必需矿质元素的标准是什么?5.教学课时:一课时6.教学设计思路:↓导入:展示学生咨询的缺素症照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矿质营养。探究小组再补充演示查找的更多缺素症图片并陈述主要症状。探究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科学家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学生展示探究小组课前查到的资料并经讨论总结出——溶液培养法,介绍确定必需矿质元素的标准及结合实例尝试设计简单的思路。↓↓7教学过程7.1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探究导入:有一个以前的学生刘XX(现种植蔬菜)找到我,给我看了几张缺素症照片(用多媒体展示并解释),要求给他诊断并提供一个正确的溶液配方。学完今天内容后,请同学们帮忙给这位师兄提供一个正确的配方!(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素症”探究小组同学补充查找到的其他缺素症。“标准组”探究小组同学展示并陈述必需矿质元素的标准:①若缺乏该元素,植物不能完成其生活史。②缺少该元素,植物会表现出专一的病症(缺素症),补充了该矿质元素后恢复正常。③作用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研究方法组”探究小组同学介绍研究矿质元素的方法:①灰分分析法(燃烧法),将植物体烘干、燃烧,并收集气体和灰分,进行化学分析。通过此法,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的矿质元素有70种左右。②溶液培养法:引导学生看书本62页的实验设计的原理,然后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矿质元素”,只要求写出实验的基本设计思路。实验材料:大豆幼苗,容器,完全营养液……(根据需要可自行增加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思路: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对照组盛有含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盛有不含镁离子的完全培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实验组中的大豆幼苗出现了失绿症,而对照组植物正常。向实验组添加适量的镁离子,一段时间后,植物恢复正常。探究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和过程。请学生大胆提出猜想,然后提供系列实验资料,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根吸收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再让学生对科学家的实验大胆提出质疑,认识实验设计中对照原则的重要性。利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栏目,让学生了解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内容,设计一个表格,让学生理解矿质元素的利用问题,联系生产实际,合理施肥和无土栽培。注意:学生可能会提出土壤栽培法,教师应指出天然土壤成分复杂,很难进行人工控制。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用某一元素加蒸馏水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此法的不合理之处。因为必需矿质元素不止一种,会引起对照组和实验组都不正常。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用完全培养液(70种矿质元素)和完全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