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海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认识利用海空间的意义;了解保护海洋环境和防治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增强海洋意识,树立可持续利用海洋的观念教学重点:围海造陆、海洋环境保护教学难点: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教具准备:自制图表、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室等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图示法教学过程:一、海洋空间利用1、海洋可利用空间:海上海中海底2、为什么说海洋空间利用是一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工程?这是由于海洋的环境和生态条件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在近海和海面活动要克服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能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3、海洋空间利用的领域: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要求学生对照(教材103页图4.9)找出图中各属于哪一海洋空间利用的领域?(一)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是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和装卸货物的场所,也是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场所。港口结构服务区域(腹地):该区域的商品和货物通过这个港口向外扩散。配套设施:如码头、装卸设备等高效率的运作服务影响港口发展的因素:内因和外因例1:将港口开辟为自由贸易区、自由港等,不需或很少缴纳费用,以吸引船舶来本国港口中转例2:分析荷兰鹿特丹港发展的因素(可让学生分析,教师作小结)荷兰的鹿特丹港很早就是世界贸易中心,现在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腹地覆盖了欧盟的半数国家,是亚欧第二大陆桥的起止点。其发展因素有:1)改善水运条件。如开凿连通北海的运河(图4.10)船舶最大吨位不断扩大。2)发展了农矿产品加工业和造船工业(图4.10)。3)完善港湾和航空设施,使港口中转机能更加突出。外因有: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复兴等。(二)围海和填海造陆1、原因: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注意的问题: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特别是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2、人工岛与海上城市人工岛:在近岸浅海水域用沙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通过海堤、栈桥或者海底隧道与海岸连接,这种新建的陆地叫人工岛。用心爱心专心海堤、栈桥规模大陆地人工岛海上城市海底隧道功能齐全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沿海发达国家都建有人工岛;海上城市(如图4.11)需要强大的国力作基础。3、澳门的填海造陆①原因:澳门人多地少,有限的土地不足以发展居住、绿化、交通、工业、商业等建设的需要。②自然条件:澳门沿岸有许多淤积成的浅滩,落潮时有的能露出水面。③问题(学生读图4.12及表4.2回答下列问题)1)澳门土地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哪一部分填海造陆面积最大?答:主要由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组成。自1912~1998,澳门半岛填海造陆面积最大有4.4KM2,而凼仔岛为3.9KM2,路环岛为1.7KM2。2)澳门填海造陆哪一阶段最多?略举一些事例。答:91~96年期间造陆最多有3.2KM2;如黑沙环、国际机场等。3)澳门填海造陆使澳门土地面积扩大了12KM2,增加了1倍。二、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一是海洋污染——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受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一)海洋生态破坏提问:海洋生态破坏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学生回答后,老师做总结如下)1、海洋污染2、人类的生产活动如:工程建设——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渔业生产——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3、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二)海洋污染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是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教材107页图4.13),污染物进入海洋造成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其中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具体归纳起来有:(老师可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再由老师总结如下)海岸活动——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工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废弃物——集中于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例: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