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第一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让同学们了解实践及其特点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探究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实践是连结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二、学情分析同学们都实践过,暑假的社会调查、参加生产劳动、做实习工等等都是实践活动,但对实践的重要性认识,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实践的观点不明白。三、教学目标A级:(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构成要素(3)实践的特点B级:(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C级:(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2)依据相关原理,说明实践出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五、教学流程新课导入: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一想:在这首诗里“躬行”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实践”的?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及其包含的两层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2、教师讲课3、学生认真学习4、起床、刷牙、洗脸、吃饭6、“争论克隆人”2、实践的基本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连连看实践主体工具和其他设备实践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手段人注意: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也就是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2004年1月25日,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和正在太空进行火星探测之旅的美国“勇气”号一起用更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是否还尚存微量生物的迹象。探讨:火星探索是否属于实践活动?人类探索火星的目的是什么?(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狡兔三窟”、“燕子筑巢”、“蜘蛛织网”、“狐狸躲避猎人猎枪趋利避害”。北京动物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半香蕉用长杆吊在一固定的高度,黑猩猩偶然用手臂碰到竹杆,取到了一只香蕉吃了,可它不知道尚有许多香蕉未吃完,仍可摘取来吃。人的活动根本不同。探究活动:动物的活动也是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吗?(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巩固练习:1、下列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用心爱心专心1⑴、工人做工⑵、农民种田⑶、战士打仗⑷、学生听课⑸、欣赏音乐⑹、科学实验⑺、发射神舟5号飞船⑻、蚂蚁搬家A、⑴⑵⑷B、⑶⑷⑻C、⑴⑹⑺D、⑷⑸⑻2、“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的关系,才会有生产。”马克思这段话说明()A、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B、人们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决定了人们的生产活动C、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对自然界的关系D、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小结:(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实践中的“改造”是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它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性。①实践的构成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们在行动之前就已有了明确的目的,并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记,这也是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所不同的。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讨论:盲目的实践是否存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②实践的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