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师系统辅导资料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一、金融资产的分类和重分类(重点)(一)分类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以下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上述分类一经确定,不应随意变更。(二)重分类1.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也不得随意重分类。3.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重分类。(1)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重分类日,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资本公积),在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2)持有至到期投资部分出售或重分类的金额较大且不属于例外情况,使该投资的剩余部分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企业应当将该投资的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重分类日,该投资剩余部分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资本公积),在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存在下列情况的,企业不需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①出售日或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赎回日较近(如到期前三个月内),市场利率变化对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没有显著影响。②根据合同约定的定期偿付或提前还款方式收回该投资几乎所有初始本金后,将剩余部分予以出售或重分类。③出售或重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所引起。例如,因被投资单位信用状况严重恶化,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等。二、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一)企业初始确认的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二)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三)购买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不构成初始入账价值。三、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资产的计量。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其后续计量采用的基础不完全相同。(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企业持有该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在计息日或现金股利宣告发放日确认为投资收益。(二)持有至到期投资1.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2.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利率×期限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限3.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收回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用公式表示如下: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现金流入(实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三)贷款和应收款项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