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敏锐性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会计的首要目标就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企业利益关系人需要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依据这些信息进行投资、信贷和监管等决策。他们总是希望获得全面、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以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而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在会计信息披露时,出于自身利益或这样那样的目的,有时少披露、不披露,甚至虚假披露。注册会计师凭着他们的职业敏锐性对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各种财务数据的公允性、合法性进行专业鉴证并对审计结论负责。财政部虽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加大了会计改革步伐,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等行业规范,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信息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制度基础但仍然改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普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突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对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迫使管理层释放信息,均衡信息分布,以缓解不对称问题。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信息方面的权力过大,且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这些普遍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2.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对上市公司而言,向社会公开会计信息,对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机会和风险,降低预期的不确定性,可以在总体(1)会计信息充分披露成本高,收益低。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向社会公开披露会计信息有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机会和风险,降低预期的不确定性,可以在总体上降低筹资成本。信息公开意味着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当投资者掌握了较充分的会计信息后,会将有限的资本投向效益较好或风险较低的企业,使一些朝阳行业或优秀企业得以优先发展。与上述收益相比,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所带来的成本则是具体的,需要由自身承担。这些成本除企业搜集、处理、审计、传递会计信息过程所花费的代价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潜在成本:①竞争劣势,即上市公司公开财务报告时因许多相关信息被竞争对手轻易获取而给竞争带来不利。公开披露会计信息是否会导致竞争劣势主要取决于信息详略程度和披露时间,相关信息越详细,竞争对手作出的反应就会越准确,带来的竞争劣势也越明显。(感谢你阅读来自中国会计视野文库的文章)②对谈判地位的影响。当供应商或客户掌握了上市公司较多的会计信息时,如较低的偿债能力、短缺的原材料等,对谈判对手来说是优势,而对披露信息的企业来说,则是信息披露的成本。③诉讼成本,即因信息使用者就会计信息使用损失进行指控而使上市公司遭受的损失。上市公司避免指控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在进行信息披露时不充分披露企业的经营风险,或者根本不去披露那些带有很大不确定性的会计信息。(2)会计造假预期收益高,成本低。对于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预期收益,造假者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造假的预期成本等于造假被发现的概率乘以处罚金额,造假的预期收益等于虚构经营业绩骗取上市、配股、增发资格所募集的资本以及操纵利润导致市值增加等之和。与其他新兴市场一样,我国的证券市场同样存在着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不足的现象,因此,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极小。据统计,在过去的10多年中,因会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发现并处罚的上市公司可能不足一百例,目前被曝光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此外,迄今为止,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打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即使会计造假被发现,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有限的。与造假成本相比,会计造假所带来的收益可能呈几何级数放大。事实上,证券市场“圈钱”运动和众多造假的“变脸”现象,即上市、配股、增发不久就发生业绩滑坡或亏损的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会计造假存在并具有明显的收益效应,也解释了大股东和管理层为何对会计造假乐此不疲。3.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