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1.信用创造论:信用创造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超过其所接受的存款进行放款,且能用放款的办法创造存款。所以,银行的资产业务优先于负债业务并前者决定后者。银行通过信用的创造,能为社会创造出新的资本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2.通货膨胀缺口:一旦总需求超出了由劳动力、资本及资源所构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时,总供给无法再增加,这就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通货膨胀缺口,使物价上涨。3.货币目标公布制:是指中央银行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向公众公布下一年度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控制指标,作为下一年度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准绳。4.拉弗曲线:供给学派用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当税率从零开始升高时,税收也随之上升;当税率超过某个临界点时,由于过高的税率对税收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税收总额不升反降,最终在税率达到100%是税收额降为零。5..储蓄结构配置:在现代经济中,人们进行储蓄的形式可以由手持现金、银行存款、购买长、短期金融证券等多种,人们的储蓄在各种形式之间的分布就叫储蓄结构配置。6.社会政策:有新剑桥学派提出,是一种改造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使之合理化和均等化的政策,用以治理通货膨胀。7.风险升水:由违约风险产生的利率差额叫风险升水,其含义是指人们为持有某种风险债券所需要获得的额外利息。8.北欧模型:由瑞典经济学家提出的,用以研究经济开放型小国的通货膨胀问题的模型,该模型强调的是结构因素在通货膨胀中的作用,着重分析的是一个开放型经济效果如何受到世界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问题。9.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10.心理预期:心理预期是预期理论的一种,他的主要参数是人们的心理因素,例如根据人们的嗜好、兴趣、习惯来预期未来的变化。它是一种无规律无理性的预期。11、银行最优先利率:当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相抵消时的利率是银行的最有利率,此事银行的利润达到最大化。12.适应性预期:这种预期是在信息不充分时,根据过去预期的偏离程度,凭自己的经验或记忆,结合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修正对未来的预期,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经济形势。13.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14.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难以统筹兼顾时,需要对其进行主次排位,即根据经济形式来判断哪一个问题最为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据此决定将哪个最终目标放在首位,其它的目标只要在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就应该暂时服从于这个目标,这种选择就叫相机抉择。15..伦巴德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指定证券为担保的短期贷款。16.萨伊定律:萨伊认为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只在于能用以购买商品,所以卖出商品得到货币不应该长期保存而是用以购买他物,因此,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17.中立货币:货币的中立性是指货币通过自身的均衡,保持对于经济过程的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是经济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仍由实物因素决定其均衡。18.单一规则:所谓“单一规则”,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19.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不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20.菲力普斯曲线:描绘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的曲线。21.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22.渠道效应:在发展中国家货币与实际资本之间在相当范围内是同方向增减的。他们是互相促进、相互补充的相辅品。正是这种互补性,使货币成为投资的一种渠道资本积累就可以通过这条渠道而发生,当货币需求增加时,实质资本生产率也会相应提高。货币与实际资本之间的这种关系就被称为渠道效应。23.外在融资溢价:由于不对称信息和其它摩擦因素的存在,干扰了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出现了外部筹资的资金成本与内部筹资的机会成本之间裂痕加大的情况。这种裂痕被新凯恩斯主义称为外在融资溢价,它代表净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