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建筑与服装2009-10-3014:51:17|分类:默认分类阅读409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建筑与服装的渊源由来已久,中世纪时黑格尔曾把服装称为“流动的建筑”,也有称为“贴身的建筑”,一语道出了建筑与服装之间的微妙关系。十三世纪以巴黎圣母院为标志的哥特式建筑很快从法国波及到整个欧洲,受其影响,欧洲服饰造型也常常来用尖顶的形式和纵向直线,甚至连鞋、帽、头巾、都是呈尖头形状的。随后的年代,欧洲服装的演变虽先后受到文艺复兴,巴洛克,罗可可等名同文艺思潮的影响,但带有类似建筑外型特征的服装款式却绵延不绝,直至今天。例如,欧洲妇女自文艺复兴以后,一直喜欢用鲸骨或藤条(后来甚至用钢丝)做骨架,将裙子撑得鼓鼓的,较典型的有16世纪的西班牙式“法琴盖尔”裙撑,19世纪的“克里诺林”式裙撑等。由于裙撑越做越大,以致影响到了当时的建筑尺寸,人们不得不将门框和楼梯的宽度拓宽,以便使穿着这种鸟笼一样裙子的妇女能够通行无阻,这种颇具建筑特征的裙子,恰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就如同一座人在其中能自由走动的房子”。1660年西班牙画家DiegoVelazquez为玛格丽特公主所画迪奥曾声称“衣服是把女性的肉体的比例显得更美丽的瞬间建筑”。从19世纪末开始,一些著名时装设计师开始登台亮相,主宰时装的潮流,耐人寻味的是时装界中学过建筑的人却比比皆是,如果把他们的名字罗列起来,可以写成长长的一串,其中卓著者就有皮尔·巴尔曼、安德莱·克莱究、帕克·拉邦纳、群岛一郎与吉尔安弗兰·费雷(GianfrancoFerré)等等。他们虽然风格不同,手法各异,但都擅于将“块与面”的结构巧妙地运用在服装设计上,并不断从各种建筑物中获取养料和创作灵感,法国著名设计师波尔·波阿莱就曾从伊斯兰教寺院的尖塔受到启发,设计出一种名称“米那莱特外形”的时装款式。被称为“时装之王”、“流行之神”的时装界泰斗迪奥对建筑也是独有所钟,他在1953年秋季时装发布会上推出的“埃菲尔塔式夜礼服”和“圆屋顶式连衣裙”一眼便知是脱胎于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和欧洲古典建筑。说到将埃菲尔铁塔用作时装表现主题时,当然还不能不提到著名女设计师科琳娜,在她的每一时装系列中,总不忘将主座巴黎铁塔以各种形式予以尽情表现。她认为铁塔典雅而充满想象力的造型,恰好表现了如生如诗如梦的情怀。迪奥的高徒著名设计师皮尔·卡丹,1978年首次来华访问期间,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借鉴各种中国传统飞檐的形式创作了肩部高耸的女装,并取名为“西安飞檐”。有“时装界的赖特”之称(赖特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的意大利时装设计师吉尔安佛兰·费雷,则精通建筑艺术,他认为:时装与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时装设计中的柔软线条比建筑设计中的刚硬线条更为复杂精致而已。他忠于“少就是多”的著名建筑信条,但在追求风格简练的同时,却十分注重各种服装的丰富变化。上世纪二十年代后,由于受俄罗斯构成主义艺术及超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时装设计师也开始大胆运用几何图形和抽象图形,使他们的时装作品更具个性特点和现代色彩。西班牙出身的帕克·拉邦纳素以风格怪诞而著称于世,人称“时装怪杰”,由于他学过建筑,所以能完美地表现出“块与面”的结构,而运用几何图形构成则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向不同方向延伸的“长城领”和利用拼砌夸张手法创作的“城堡式大衣”等作品,更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他还常用非织物面料设计服装,在一款称“塑料组合”的作品中,他以三角形和梯形为外型,用透明塑料做帽子,用化纤织物制成裙子,其奇特的建筑性结构,也令人耳目一新。以“时装界的超现实主义者”享誉世界的夏帕瑞丽,其“办公桌套装”也很别出心裁,八只类似现代办公桌抽屉的衣袋,分别安置在颈部两胸、腹部和胯部,既具雕塑特点,更富建筑风味。又如皮尔·卡丹所设计的“卫星式礼服”裙状,其形象颇似一枚行将凌空而起的火箭,想象之丰富,构思之奇特,令人叫绝。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服装与建筑之所以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