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教案VIP免费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教案_第1页
1/9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教案_第2页
2/9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教案_第3页
3/9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一.教学分析1.说学情: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三的学习,学生对自古至今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有必然的了解,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初中讲义里也已初步领略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概况,但他们的知识是零碎的,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律性的熟悉。这一节的内容切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可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进行骨干知识的展示,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2.说教材:本专题主要叙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转变进程。主要涉及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和通信工具、公共传媒三个领域,重点突出鸦片战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四个发展阶段。本节课主要讲述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进入中国,引发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猛烈变更,与此相伴,中国人民公共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变。随着中西各类社会文化因素的彼此激荡和交汇,出现了许多色彩斑斓、新独特异、令人目不暇接的新鲜事物,形成了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开始走向近代的广漠画面。因此,本课内容是对学生学习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的延伸和丰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近现代社会政治与经济史的理解。对于本课教学,可以按照课标要求整合“衣、食、住、习俗四个子目”的内容,突出引导学生分析转变的因素,理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转变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同时,我要依据学情和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通过对典型史料的研读来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2)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育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何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转变”等问题,培育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3)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进程与方式:(1)通过提供大量近代以来不同时期衣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研习中国近代以来服装的变迁史,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史料研习和多角度探讨历史问题的方式。(2)引导学生从身旁事例中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并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觉到历史就在身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熟悉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转变,是文明、进步的表现,熟悉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掉队的习俗。(2)深刻熟悉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转变的大体史实。难点: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历史》必修1的内容,熟悉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转变的因素。二.教法学法在本节课的讲课进程中,我将会采用让学生形象有趣的情景创设发;让知识清楚明了的表格比较分析法;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图示法为本课的教法;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为本课学法。三.教学进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列位同窗大家下午好,在上课之前咱们一路来欣赏两张图片,他们一张来自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一张来自于21世纪初,这两张照片相隔了整整五十周年,可是两张照片上的衣饰却没有太大的转变,而且第二张还有明显仿照第一张的趋势,对不对?那咱们再来看这样一句时尚流行语:“去年是新潮,今年是流行,前年是过时,50年后是时尚,100年后是前卫。”(播放幻灯片,不读,让学生自己默看)看了这两张图片和这样一句话,同窗们你们脑海里浮现出了哪些关键词啊?(让学生自己思考)很好,就是为了告知大家在现代社会里,咱们的时尚流行元素不是完全排斥过去的,咱们需要去感受历史变迁,品位时尚轮回。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人教版必修二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今天老师率领大家一路来探讨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转变。环节二:教学新课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同窗们阅读课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