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思考――四川省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群文阅读推广与深化研究首届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种子教师培训会旺苍县教研室姜丽华•现在似乎有种说法,如果谈到小学语文教学,你不讲整本书教学可以,但你不讲群文阅读,似乎你很老土,闭塞。•一、群文阅读的理论认识(是什么)•二、群文阅读的性质特性(为什么)•三、群文阅读的实践思考(怎么做)一、群文阅读的理论认识(一)什么是群文阅读?•于泽元教授:•1、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2、群文阅读是把几个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3、群文阅读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4、群文阅读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改变语文课堂的重要工具。•许双全专家:•5、群文阅读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6、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特别提醒的是:我们在理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议题”与“主题”之分,刚开始有人将群文阅读与单元主题教学混为一谈,将两个概念弄混。两概念是有区别的。(二)群文阅读的“2389101”理论“2”即两大理念•集体建构:就是在个人智慧的基础上,不事先确定议题的答案,师生一起共享智慧,在共享中逐步构建文本的意义,在教师、学生和文本的视野融合中形成共识。集体建构以参与者的不同意见为基础,以对他人意见的倾听、认同和接纳为核心,以形成共识为目标。•寻求共识:是群文阅读的核心概念。美国学者路易斯·沃斯认为,共识是指一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人所寻求的共同认识、价值、理想、想法。大众民主中,共识并不等于所有社会成员就所有议题或大多数议题达成一致意见,而意味着我们要养成人际互动、讨论、争辩、协商和妥协的习惯,要容忍异议的存在,甚至要克制自己、时刻保持冷静。这实际是一个正能量的熏染,突出的是一个思辩的过程。理解共识要克服两个错误观念:•1.共识就是要寻找答案的唯一性。•2.共识就是寻求答案的多元性。•例如,有一个问题:三国最聪明的人是谁?有人说是诸葛亮,有人说是司马懿,有人说是刘备,有人说是曹操。仔细询问原因,说诸葛亮者是遵循习惯的做法,说司马懿者则认为诸葛亮没有斗过司马懿,说刘备者认为诸葛亮再厉害还是对刘备服服贴贴,说曹操者认为刘备始终在曹操手心里捏着。最后大家取得的共识就是:由于不同的人对聪明的理解不同,大家判断的标准不同,所以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都有道理。这就是共识,保持了答案的多元性,但是大家对多元性认可了。•例如3+8=?这样一道题,张三认为等于10,李四认为等于11,王五认为等于13。询问原因,张三说8和2能够凑成10,所以等于10,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告诉他,这个算式里并不是2,而是3,这样张三就会发现少了l,也就会认同李四的答案。王五说8加2等于10,再加上3就是13了,老师就可以问她2从哪里来的,这样她也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认同李四的答案。这样大家就在3+8=11上取得了共识,这个答案实际上就是具有唯一性的。•寻求共识并不是不要知识的准确性,而是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定要克服用自己的思想压制和取代学生思想的冲动,压制自己要告诉学生“标准答案”的冲动,而是虚心倾听来自学生的意见和智慧,和学生一起倾听来自教材的意见,然后通过不同意见之间的对比分析和学生一起取得对知识的认同。这样寻求共识的三个主体:教师、学生和教材的意见都得到了倾听和尊重。•教材内组元(课内)•教材内与教材外组元(内外)•教材外组元(课外)“3”即三种组元类型:“8”即八类课堂结构:课堂结构类型一篇带多篇群文齐读群文共享模式化课堂结构√√√生成性课堂结构√√√松散型课堂结构√√“9”即九类文本结构:文本结构类型语言议题内容议题形式议题文本之间的同√√√文本之间的异√√√文本之间的联结√√√“10”即十大阅读策略:•1、预测•2、已有知识和经验•3、联想•4、提问•5、图像化•6、推理•7、找出主旨和重点•8、综合•9、检视理解•10、作者的观点“1”即一个评价标准:•群文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