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型批发市场的发展研究来源:http://www.paperzhan.com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确定以来,我国城乡批发市场应运而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面广的大中型批发市场。与此同时,其所浮现出的问题也不在少数,本文通过某食品城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再现,加以分析以期能获得整体批发市场在未来发展的一些警示与建议。关键词:批发市场;竞争优势;运作战略;有效能力1引言历经30年的发展与演变,曾经对批发市场“建一处市场,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1】的论断,如今看来有些许的偏颇,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但应该肯定的是我国食品批发市场在食品流通领域中仍处于重要位置。因此,在外部竞争环境越发激烈的全球化形式下,加之批发市场自身运作模式的变化,应该明确自身优劣势,明确本质原因,加以改进。2批发市场的历史演变与必然趋势所谓批发商业就是指向再销售者,产业和事业用户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商业。概括地说,批发商业是相对于零售而言的面向大批量购买者的开展经营活动的一种商业形态。我国批发市场大致由三个方面形成,一是在原有农贸市场和集贸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是在原有商业、粮食、物资、供销等流通部门购销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的,三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兴建的。【2】总体来看,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批发市场历经了四个阶段:起步阶段(1977--1983年)。以改革初期建立的农贸市场为代表,它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产生良好的效益。展开阶段(1984--1992年)。此阶段是全国集贸市场大发展时期,不仅是工业品市场、农贸市场,而且出现了专业市场。扩张阶段(1993--1998年)。由各地政府和投资商合作建立一些大型的批发市场,同时也兼营零售业务,在全国各地的商品批发市场数量大增。调整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批发市场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繁荣与萎缩同时存在,整体市场的发展进入艰难期,此时所考虑的是如何重新规划、整合、升级和改造经过四个阶段的演变发展,批发市场的经营状况两极分化日渐明显,马太效应尤为严重,已进入转型变革期。加之宏观环境的变化,一是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外大型连锁和仓储式零售企业的崛起,拥有庞大的采购配送中心,承接了一定的批发功能;二是很多生产企业自建分销体系,营销网络直接铺向全国。这些客观环境的改变导致批发业竞争格局的整体变化,而我国批发市场忽视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盲目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盲目建设,有场无市。2、伪劣横行,诚信威胁。3、信息不畅,手段落后。就市场历史演变、行业竞争激烈、市场自身问题这三个方面,显示出21世纪已不是改革开放初期,流通模式已不能同日而语,批发市场不能再只依附于宏观环境给予的机遇而顺利的发展壮大,必须认识到行业环境的多变性,竞争格局的大调整,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二次创业的急迫性。总之,不论是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交易方式还是产权制度的改革都必须明确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批发市场来说形成“业态提升、功能扩充、管理升级、二次创业”是必然趋势。3某食品城之发展历程介绍某食品城规模变化历程某食品城创办于90年代初,在17年的经营过程中,经历了两次扩建、一次改造,成为拥有近300家商铺、年交易额达20亿元的副食品批发市场(如图3-1所示)。十七年前,这里是地毯式的马路市场,经营户大多是本地的炒货个体户,之后在地方政府的介入下采取集中经营、统一管理的策略,经营户从马路市场搬进店面房经营。由于当时从广东进蜜饯来常销售,于是“蜜饯批发市场”在当时得名。此后,一些外地的个体经销商慢慢介入这个市场经营,随着外来经销商的逐步进驻,经营范围、品种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原有的一些门面房已经无法适应众多个体经营户的需要。该镇镇政府因势引导,组建了副食品批发市场。在2002年初,该镇人民政府为了保持食品城的繁荣与稳定,投资500万元,对市场的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建设了名品商务区,使有一定规模、代理名牌产品的经营户进驻。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常熟市服务业十大工程之一的食品城正式开工建设,整个工程总投资6亿元,而总投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