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者简介:冉斌、男、生于1979年10月26日、本科(学士学位)学历、贵州省正安县第一中学数学二级教师、电话13628525482、邮编563400。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正文:随着课程改革与实施,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多数高中数学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不断地在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但在教学实践中受教学任务和考试质量的牵引,还存在着许多与课程改革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无形地把学生仅当作教育的客体,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轻学重教,以教代学;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忽视知识发生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单纯结论的教学,缺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过程质量、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而把“达知识之标”视为唯一的追求,致使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学数学感到厌倦,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效益差。因此,在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从“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向“有效教学”的跨越,进而实现从关注形式化的目标向关注实质性的目标过渡,从只关注知识目标向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的文化素养过渡,从关注考试目标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过渡,从关注短期的目标向关注学生未来的目标过渡,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应表现在:一是对教学目标研究不透;二是教学设计中缺乏问题情境设置,多数课堂教学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的任务,直奔主题,采用讲练结合,不够重视分析研究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善于应用数学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的联系,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致使数学教学空洞无味,学生无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三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四是教学过程未体现学科本质;五是课堂教学多“牵引”,少了正确“引导”;六是课堂教学效果检查未得到落实;七是数学课堂教学缺少智慧的生成。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倡导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时就提出过著名的六大解放,为此,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策略。何谓有效教学?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时下已是我们教师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何为有效教学?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我觉得,开展有效教学的教学行为一般需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的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懂、听明白。对于有效教学理念:一是有效强调对学习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参与者树立成本意识、时间意识、效率意识、效益意识,不断追求更低的投入成本,谋取更高的质量意识。二是有效以不断反思为推动力。追求“有效”需要教师时刻反思“是否有效”,“怎样更有效”,它同时要求教师追求对现有教学时刻处于“不满意”审视状态,不断发掘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三是有效改进教学设计为基础。追求教学效益,需要系统设计的思想和整体改进的观念。四是“有效”以及时反馈和评价为保障。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