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培教学研究VIP免费

国培教学研究_第1页
1/54
国培教学研究_第2页
2/54
国培教学研究_第3页
3/54
哈尔滨市教研院韩云飞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堂上。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卫星冲击卫星冲击””以来,各以来,各国中小学教育走过了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材改国中小学教育走过了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材改革的路,一波三折之后,终于发觉:提高教师的革的路,一波三折之后,终于发觉:提高教师的““真功夫真功夫””才是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最后保障。才是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最后保障。一、我们倡导的教学研究:一、我们倡导的教学研究:从一个例子开始说起从一个例子开始说起实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展开研究。于老师的试讲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开始。于老师课的内容是燃烧的定义。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和区市教研员一起观看了于老师的课。师:学完燃烧的条件,请同学们看书自学燃烧的定义说出什么是燃烧?学生的回答: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反应。教师不太满意说:谁来补充?学生的回答: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教师露出赞许的目光,要求大家齐声拍手表扬他,并一起说一遍,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说”“再说”课后,教研组进行了讨论。于老师自己对课不满意而且困惑:这堂课学生学得比较被动,课堂交流也不活跃,有什么办法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起来?教研组教师的看法是:于老师教的还是扎实的,只是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明显不够。老师们普遍感到于老师的课没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我们马上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出乎意料:85%的学生表示只知道定义不知道为什么。困惑、疑问再一次流露在老师们的脸上。教研员韩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课标对交流的重视,交流不仅要说,更要交流认识、想法、经验,应有讨论交流的问题和要求。通过仔细的录象观察和深入的语言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板书中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整理的暗示,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或许这是造成本堂课课堂交流低效的主要原因。大家觉得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想法的异同以达到相互沟通理解,并在比较中让学生寻找合理、简便的想法来培养优化的意识。看来“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想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想法中做出比较和判断。授课老师也觉得很有必要借班再上一次,对什么是“交流”做出改进。传统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记住定义、或分析定义我们在集体反思与讨论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共同认识:教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不意味着让学生重复别人的正确说法,更应更尊重学生的认识过程并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出来。“引发学生交流的问题和要求”师:动脑筋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硫、铁、磷等不同物质燃烧的共同点有哪些?然后在小组内说给大家听。看谁找的多?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交流。师:哪一组先来汇报一下。生1:我们找到两点发光、放热。生2:我们多找到一点都跟氧气反应。生3:还有可燃物。生4:达到着火点。师:再想一想、找一找生5:氧化反应。师:你怎么想到的?生5:书上看到的。师:对不对呢?好不好?生6:剧烈。师:为什么?生7:着火。师:谁有不同看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再找一找”“还有哪些相同”“给大家听”“谁有不同看法?”“真行!”的课堂语言组织交流;用“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引导发言者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我们教研组的所有老师观课后,一起坐了下来。对于这堂课,老师们感到很兴奋。有老师说:于老师让学生积极地寻找、探索、归纳燃烧的定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有不同的交流!也有教师认为,于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向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共享智慧。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相同点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还有教师觉得于老师的“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教学策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谁听懂他的意思了?你的不同看法?”生1:氧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国培教学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