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真原创押题练5(限时: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内外两侧均有糖蛋白分布B.核糖体和中心体均含蛋白质,不含磷脂分子C.线粒体内膜的面积小于外膜,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D.细胞骨架主要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B[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中心体由微管蛋白组成,故二者都含蛋白质,都不含有磷脂;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故内膜的面积明显大于外膜,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内膜的功能更复杂,故内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更多;细胞骨架主要是由蛋白质分子构成的。]2.(2016·海南高考)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A.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有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C.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D.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其余属于光镜下可以看到的显微结构。]3.右图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部分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是呼吸反射的神经中枢B.图中b是反射弧的传出神经C.图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大脑皮层受损呼吸无法进行A[图中b应为传入神经;图中神经元①、②之间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人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而非大脑皮层,故后者受损时呼吸仍可进行。]4.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给两人分别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然后测定两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见下表(正常值10~40ug/L)。据表推测,甲、乙两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分别是()A.垂体、下丘脑B.甲状腺、垂体C.下丘脑、甲状腺D.下丘脑、垂体D[两人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甲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恢复到正常数值,因此甲是下丘脑病变造成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乙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仍然低于正常值,因此乙的病变部位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垂体。]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B.只有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型D.生物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A正确;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不仅有自然选择还有其他因素,如漂变等,B错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但有新基因型产生,C正确;生物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D正确。]6.下列示意图表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有关甲、乙两图分析错误的是()【导学号:15482107】A.图甲所示过程中存在U-A、A-T等配对方式B.甲图所示逆转录过程的原料均来自动物细胞C.图乙中ab段抗体进入细胞消灭HIV病毒D.图乙中bc段HIV数量变化和T细胞数量减少有关C[图甲所示过程发生以RNA为模板生成DNA,为逆转录,存在U-A等碱基配对方式,发生以DNA单链为模板生成双链DNA过程,存在A-T等碱基配对方式,A正确。HIV为病毒,无法独立代谢增殖,依赖细胞提供场所、原料、酶等进行增殖,B正确。抗体只能结合存在于体液的抗原,对细胞内抗原无能为力,必须动用效应T细胞消灭靶细胞,暴露抗原,C错。HIV大量攻击T细胞,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不能形成效应T细胞消灭靶细胞,HIV乘机大量增殖,D正确。]二、必做非选择题(39分)29.(10分)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测得某绿色植物的叶片光合作用曲线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曲线上的A点~E点五个点中,在________点对应的时间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最高。在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此时叶片较多气孔关闭,导致______________;此时叶绿体内C5的含量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2)在光照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部位包括________。(3)Rubisco酶是植物叶片催化C5与CO2结合形成C3的可溶性蛋白质,热稳定性较好。若用某种化学试剂降解可溶性蛋白质,则叶绿体中的[H]含量会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如果其他条件适宜,温度从30℃升高到40℃,Rubisco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