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考题型专攻练(五)地图及图画型选择题(15分钟·48分)1.(2015·资阳二模)右图刻画了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这反映出在古代中国()A.中央集权,地方无权B.监察随性,恐怖统治C.君权至上,独断专横D.政治黑暗,人民痛苦【解析】选C。图片没有涉及中央和地方的问题,故A错误;廷杖与监察无关,故B错误;廷杖主要是朝廷上皇帝对忤逆的大臣的惩罚措施,反映了君权至上,皇帝独断专横,故C正确;仅从单一的酷刑并不能看出政治黑暗和人民痛苦,故D错误。2.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四部汉代蜀锦织机模型,结构复杂精巧,一些部件上还残存有丝线和染料。织机四周散落着不同身姿和书写有不同铭文的十多件彩绘木俑。这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汉织机模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模型。下列相关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证明了当时成都纺织技术领先全国B.不存在墓主是私营手工业者的可能C.木俑或许代表了不同工种或者工序D.将我国丝织业出现的时间大大提前【解析】选C“。材料这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汉织机模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模型,不能说明当时成都纺织技术领先全国,故A错误;题干材料主要讲述蜀锦织机模型,无法判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故B错误;材料“织机四周散落着不同身姿和书写有不同铭”文的十多件彩绘木俑,说明这些木俑或许代表了不同工种或者工序,故C正确;我国丝织技术出现在原始社会晚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3.下图《世界人口的流动》主要反映了什么现象()A.交通工具革新,科学技术进步迅速B.世界经济危机,各国难民逃离家园C.欧洲宗教迫害,清教徒迁移到美洲D.世界联系加强,整体世界逐渐形成【解析】选D。材料中显示的是人口流动,显示不出交通工具革新,科学技术进步迅速的信息,故A错误;世界经济大危机时间是1929—1933年,与图片时间不符,故B错误;欧洲宗教迫害是17世纪,与图片时间不符,故C错误;图片中显示世界移民不断加强,说明世界整体联系的加强,故D正确。4.右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国共合作,”共赴国难D.“”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析】选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图中的战争形势应该是该时期的北伐战争,故B正确。5.下列两幅地图反映的战争态势分别属于抗日战争的()A.防御阶段;防御阶段B.防御阶段;相持阶段C.相持阶段;相持阶段D.相持阶段;反攻阶段【解析】选B。图一平型关大捷发生于1937年9月,属于战略防御阶段,从图二看,随着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属于战略相持阶段,选择B符合题意。6.右图漫画中人物的装扮讽刺了()A.“顽固派的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维新派的移花接木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解析】选B。顽固派是固守传统观念,“”不符合漫画中穿洋装的信息,故A错误;漫画中官员穿着洋装,却戴着清朝官帽,留着长辫子,显然是洋务派,故B正确;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故C错误;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显然不可能戴清朝官帽,故D错误。7.右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政府教科书的一页插图,从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运用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此教科书由中华民国组织发行D.新式科技成果得到普遍使用【解析】选A。从图中中国人使用电话的情况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已经在中国得以运用,故A正确;电话属于电力发明和使用的成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并非第一次工业革命,故B错误;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法令,而图中的人物带有长辫子,应该处于晚清时期,故C错误;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新式科技成果难以得到普遍使用,最多只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开放较早的地区可能出现这一现象,故D错误。8.1973年1月1日,丹麦、爱尔兰等三国正式加入欧洲共同体,欧共体实现了自诞生以来的第一次扩展。除上述两国外,这次加入欧共体的国家还应有下图中A、B、C、D所示的哪一个国家()【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欧共体成员国的掌握,A、B、C、D分别对应的是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是欧共体最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