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升级训练7文化作用与文化建设(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某市在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并充分发挥群众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这一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①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②特定的文化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的主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影片《唐山大地震》以艺术的手法,将一个普通家庭大灾难后32年的生活与情感展现在银幕上,突出人性和亲情这一主线,让观众得到心灵的洗礼,感受人性的光辉,增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可见()A.优秀文化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B.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C.优秀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就是对人性真善美的反映3.为进一步弘扬主旋律,河南省相继组织话剧《红旗渠》、豫剧《苏武牧羊》《清风亭上》等精品剧目巡演活动。开展上述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重视文化的作用可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雪莱这一名言体现了什么道理()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初期,欧洲开辟了新贸易航线,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运往欧洲。300多年来欧洲各国从仿造中国瓷器到结合欧洲文化,创造出了令人难忘的欧洲瓷器工业发展史。这体现了()①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传统文化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首播后,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让不少观众看得口水滴答,看得思乡情起。传统美味刺激了大家的味蕾,每个人舌尖上的故乡构成了整个中国,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主要是它()①附着着文化的元素,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使人思乡情起③集中展示和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情感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典型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民族气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7.年4月4日,癸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县黄帝陵举行。一年一度的清明公祭黄帝典礼,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目中一个越来越具有广泛影响和感召力的盛典。材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国力量的不竭动力④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年2月28日,肥东县美好乡村艺术团首场文艺演出隆重举行。肥东县成立了安徽省首家宣传美好乡村建设的艺术团,鼓励文艺工作者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创作更多贴近实际,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并在全县乡镇进行演出。鼓励文艺工作者到农村()①是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要求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③体现了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有利于丰富农民精神世界和提高农民素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近两年,我国已有数千部微电影问世,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据此完成9~10题。依据北京2012年“7·21”大雨中真实感人事迹创作而成的系列微电影《大雨》,讲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团结互助、共抗灾害的感人故事。承载主流价值的微电影可以()①通过有限的篇幅传播厚德理念②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观念③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④主导人们的价值取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我国网络视频用户与日俱增,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移动手机等收看影视作品。而微电影巧妙地将网络与电影相结合,利用网络这一开阔的平台,创造出短小精练的电影艺术作品。这表明,在我国()A.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迅猛B.影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较强C.影视文化在创新中实现发展D.科技文明程度达到全新水平11.年2月7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今年春季开学...